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研究

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研究 李智慧 摘要: 本文论述了地质灾害成因及其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为单元,进行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析,论述了它们的分布规律;诠释了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危害;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因素;阐明了防治这些地质灾害的措施。 关键词: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黑龙江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省会哈尔滨。早在距今三至四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此地就有人类活动。黑龙江省121°11′-135°05′,北纬43°25′-53°33′。北部、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另有同名河流,位于黑龙江省境内。 图1黑龙江省崩滑流地质灾害患点统计表 (引自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对城镇、农田、交通干线、工矿及水库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省建设。 一、黑龙江省地理情况概述 (一)地理地貌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 米。 区域气候 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l961— 1990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一5~5之间,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C等值线。≥10C积温在18000C~28000C之间,平原地区每增高1个纬度,积温减少100。C左右;山区每升高l00米,积温减少I00。C~170。无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l00~150天之间,南部和东部在140~150天之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 400mm~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内,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尤其夏季变率小,一般为 21%~35%。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 24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108~ 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接合部位、构造发展多阶段,多旋回、不平衡性明显,地壳活动性较强,因此,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按大地构造发育阶段、演化特征和构造发展结果,可将本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2个Ⅰ级构造单元,6个亚Ⅰ级构造单元(表1)。 表1黑龙江省大地构造单元分级 Ⅰ级构造单元 亚Ⅰ级构造单元 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 额尔古纳地块 兴安岭地槽褶皱系 小兴安岭-松嫩地块 伊春-延寿地槽褶皱带 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 老爷岭地块 完达山地槽褶皱带 本省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了东西向构造被北东向构造改造、截切的复杂断裂分布特点。 东西向断裂是本省最发育的一组断裂,主要分布于北部,一般具有生成时间较早、继承性活动强的特点。 北东向断裂分布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黑河一带,多生成于古生代,有继承性活动,与岩浆岩活动和内生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南北向断裂本省境内不发育。主要分布于本省中部及东部,显示为逆断层或走向断层,与各期岩浆岩活动的关系密切。 北西向断裂生成时代一般同北东向断裂,断裂性质多为张性或张性兼剪性。 北北东向断裂主要分布于松嫩盆地及其西侧和伊春等地。形成于中生代,控制中生代坳陷盆地及火山岩分布、断裂性质多为压性兼剪性。对燕山期岩浆活动有控制作用。 北北西向断裂常与北北东向断裂相伴出现,或成断裂束成群出现,生成时间较晚。在现代河谷或在中生代坳陷中发育,断裂性质一般为张性或张剪性。 ??? 黑龙江省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表现为:夷平面及变形、断裂活动、河流阶地、湖成阶地与湖泊的兴衰、水系变迁、火山活动及地震活动等,主要是继承和改造了中生代的构造格架和运动方式,表现为大规模的断块抬升运动和强烈的玄武岩喷发活动,使已形成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太平岭,完达山那丹哈达岭继续抬升,使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及敦密、依舒、孙吴地堑继续断陷和沉降,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