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芪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黄芪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整理: zhoukvi@ QQ: 1286061126 一、作为中药材使用的黄芪有哪些种类? 国家药典规定的黄芪基源植物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其中蒙古黄芪为膜荚黄芪的变种。黄芪分布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主要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分布比较广泛,其中膜荚黄芪是森林草甸中生植物,而蒙古黄芪则是旱中生植物。甘肃特产红芪的基源植物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与黄芪属于不同的属。甘肃野生红芪主要分布于宕昌、武都、岷县、舟曲、临潭、卓尼、文县、礼县、武山、西和及临夏等地。此外,在民间局部地区也有用金翼黄芪、多花黄芪、梭形黄芪和多序岩黄芪作为黄芪代用品人药的现象。 二、蒙古黄芪植物有什么特征特性? 蒙古黄芪为多年生长草本药用植物,株高50℃m以上,主根深长,圆柱形,黄褐色,略木质化。不易折断,根长70~150℃m,直径1~3.5℃m,芦头茎长l0℃m左右。植株半直立匍匐,中部分枝;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25~37枚,短小而宽,托叶三角状卵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5~15朵,花期5。7月;荚果薄膜质、光滑无毛,有显著网纹,荚果内含有种子5~10粒。种子肾形,棕褐色,果期7~9月。 三、膜荚黄芪植物有什么特征特性? 膜荚黄芪植物形态和蒙古黄芪植物相似,膜荚黄芪植株高大,复叶有小叶13~31枚,较蒙古黄芪少,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30mm,宽4~19mm;花冠淡黄色;子房被疏柔毛;荚果长2~2.5cm,被黑色短毛。 四、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的植物学特征有哪些区别?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植物学特征基本相似,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也基本相同,但在种子和幼苗形态、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植物形态差异。膜荚黄芪的幼苗较蒙古黄芪高大、粗壮,表面密被长柔毛,在电子显微镜下看表皮毛表面密被乳头状突起;第1至第4片真叶为三出羽状复叶,第5真叶开始出现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并逐渐增多,成熟时小叶可达13~27枚;小叶较大,长7~30mm,宽3~l0mm;而蒙古黄芪疏被短柔毛,毛表面较光滑,第2真叶即为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成熟时小叶多达25~37枚,小叶长5~l0mm,宽3~5mm。 (2)荚果和种子差异。膜荚黄芪的荚果表面附生黑色短柔毛,种皮表面纹饰为复网状;蒙古黄芪的荚果无毛,种皮纹饰为皱折状。两种黄芪种子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种子的形态差异不明显,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种黄芪种子的萌发孔形状、种脐和种皮的微观结构有明显差异;蒙古黄芪较膜荚黄芪种子硬实率高,萌发不整齐,萌发高峰滞后。 (3)花粉粒差异。膜荚黄芪的花粉粒近圆球形,萌发沟短而宽;蒙古黄芪的花粉粒长球形,萌发沟细。 (4)染色体差异。膜荚黄芪的染色体核型公式属于1B型,蒙古黄芪染色体核型公式属于1c型。 五、红芪植物有怎样的特征特性? 红芪基原植物为多序岩黄芪,为多年生草本,高达1.5m0主根粗长,呈长圆柱形,少分枝,长10~50cm,直径0.5~2cm,外皮红棕色,皮孔横长,黄色或暗黄色,略凸出。茎有细瘦分枝。叶互生,叶柄长、托叶披针形,基部边合;奇数羽状复叶,长达15cm;小叶7~25枚,长圆状卵形,宽5~9mm,长10~35cm,先端近平截或微凹,有小刺尖,基部宽模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中脉被长柔毛^小叶柄甚短。总状花序腋生,长15~18cm,有花20~25,花梗纤细丝状,长2~3mm,被长柔毛;花萼斜钟形,被短毛,最下1个萼片较其余4萼片长大;蝶形花冠,淡黄色,长约lcm,旗瓣长圆状倒卵形,龙骨瓣较旗瓣长。雄蕊10,9合1离,子房狭长形,具柄。荚果扁平,串球状,有3~5节,边缘具窄翅,表面有稀疏网纹及短柔毛,每节有椭圆形种子1粒。开花期6~8月,结果期7~9月。 六、蒙古黄芪对生长的生态环境有什么要求? 蒙古黄芪多生长在海拔800~1300m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旱向阳草地上,或向阳林缘树丛间;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或山地杂木林;土壤多为山地森林土。蒙古黄芪喜阳光,耐干旱,怕涝,喜凉爽气候,耐寒性强,可耐受-30℃以下低温,怕炎热,适应性强。蒙古黄芪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等连作。 七、红芪对生长环境条件有怎样的习性和要求? 红芪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在海拔1800~2500m的高原山脊、台地及沟谷边缘。生长区年平均气温6℃~12℃;≥l0℃的积温1700℃~3500℃,年平均降水430~470mm,4~9月相对干旱;植被以灌丛草原为主。红芪性喜凉爽,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怕热,怕涝,气温过高就会抑制地上部植株生长。红芪为深根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土壤湿度大,会引起根部腐烂。土质黏重则主根短,侧根多,生长缓慢,产量低。土壤为棕壤、褐土及淋溶褐土为主。 八、黄芪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