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常识开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从常识开始.doc

生活从常识开始   很早以前听过一种说法,是用来形容法、英、德、中四国人的办事风格的。一个人丢了一根针,如果这是一个法国人,他会聚众到街上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我们要找到这根针!”如果这是个英国人,他会不露声色地跑到皇家侦探局,秘密请人侦破这根针的下落。如果这是个德国人,他会把房间的地板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方格,然后逐格逐格地寻找。而如果这是一个古代的中国人,他会找出一根铁杵来,将它磨成一根针;如果这是个当代的年轻一辈的中国人,他则会先找出一根特大号的铁杵,在记者的摄影机和围观的群众面前大做其铁杵磨针的秀,等到风头出尽、暴得大名之后,再趁人不备去偷一根针,以吹嘘自己大功告成。   谁都听得出这个故事里面的讽刺意味――它的确意味深长。其他国家的情况,暂且不论。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思想暗合了这个故事所说的荒谬逻辑。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被教导说,要学习这种将铁杵磨成针的刻苦精神,而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用铁杵来磨针是最笨的办法,既浪费时间也浪费资源,它远没有用钱买一根针来得便捷有效。即便你没有钱,也可以用这根铁杵向别人换一根针,(这种便宜生意有谁不愿意做呢)而省下磨针的时间。这就好比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失败在大多数时候就真的是失败,它并非什么成功之母。那些为了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命题的人,往往会举出爱迪生等人的成功事例作为证据,却忘了这是一个既可以被证明也可以被证伪的命题,反面的事例同样举不胜举。多少人,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有取得过任何的成功,他原本可以知难而退,在其他领域寻求更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可就因为他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这种话,一条路走到黑,结果进了死胡同,错失人生的许多良机。还有,现在的学生作文,写的多半是些“记有意义的一天”之类,在这样的思想训练下,学生们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都不太注重观察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或经验,而径直奔向“意义”的大道,结果呢?盲目升华出来的“意义”充斥纸面――老师们从不告诉学生,多数的时候,我们的生活都是无意义的,是周而复始的,它就是活着,照着生命的规律而运转而已。其实,这何尝不是生活最本质的意义?就像一年的四季,一天的凌晨、正午、傍晚和晚上,就像花开花落,就像太阳每天升起落下,月亮阴晴圆缺,它看起来都是庸常的,一直如此的,然而,正是这样的“一直如此”,把这个世界、把我们的生活,镶嵌得严丝合缝。如果非要漠视这样的平常生活,非要在这样的生生不息的日子里,找出一个更宏大的“意义”来才能满意而去,这就会造成让一些幼小的心灵,一开始就向往“生活在别处”,蔑视普通的日子,好大喜功,好高骛远,从而成长为一个难以执着于当下生活、难以诚实地扎根于此时此地的人。   这些单调的思想,说白了,无非是叫人只注意事情的结果,至于为了达到这个结果而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忽略了什么重要的过程,则可以完全不管。这种不言自明的常识错误,如今却成了不容置疑的真理统治着越来越多人的思想,想来真有点叫人担忧。   为了得到一根针,不惜把铁杵磨成针;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惜遭遇无休止的失败――假如对这样的格言和谚语,我们只告诉孩子们其单方面的意义,而不引导学生们对现成的思想进行质疑,不培养他们怀疑一切、追求真理的勇气,那这样的格言教育,实际上就是在鼓励人放弃自己的大脑,一味地蛮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丝毫不讲究效率、成本,不讲究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于是,社会现象中的一些“怪胎”就层出不穷。比如,一些城市为了应付全国卫生城市评比,竟然将臭水沟的水抽干,然后再注入清水甚至矿泉水;又比如,一些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做好事的指标,不惜将自己的铅笔或橡皮擦当作捡来的东西交公……更好笑的是,这些事情即便败露,也会因为当事人的“用心良苦”而得到原谅。这就好比“大跃进”时期,一些出身农家的高级领导人,明明知道一亩地产几十万斤粮食是不可能的(就是堆也堆不出那么多粮食来),可他还要辩解说,不要打击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这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动机和目标是“革命”的,手段是否含有欺诈的成分已不重要!   还有一个笑话说,老师问学生:你今天做好事了没有?学生回答说:做了,我和小明一起帮一个老太太过马路。老师说:很好。学生却补充了一句:不过,那个老太太一点儿都不想过去。虽说是笑话,却可以从中闻到我们周围到处都弥漫着的怪异的道德气息。帮老太太过马路、捡到东西交还失主,这些本来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情,这些基本的常识,现在却被宣传成了一种了不起的壮举,久而久之,常识就被人们不知不觉地遗忘了。这种将常识盲目进行精神升华、从而造成真正的常识从我们的生活中隐匿的宣传方式,正在把越来越多的人带到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之中:大家都在期待道德英雄、精神典范,期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出现,希望所有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