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doc
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
在语文教材当中,古代诗词都占有可观的比例。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古诗就有22篇,占了27.8%。不仅如此,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词鉴赏也占有11分的分值,占了7.3%。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之中,诗歌教学的地位之高。那么,如何提升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呢?联读,就是鉴赏古代诗词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联读方法
联读,顾名思义,就是将两个或者多个作品放在一起联系阅读,同中求异,异中看同。
1.同中求异,就是将一篇作品和题材或者感情与之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从而体会这一篇作品的独特之处。古诗词的联读一般使用这种方式。
2.异中看同,就是将看似不相关的作品放一起,从而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加以体会。这一点是比较难的,异中看同需要相当高的抽象力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可比性,这样的例子也比较少,比较巧妙的一次运用是李奇的《朱自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再读〈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个形象,一个是中国的现代作家,一个则是安徒生笔下童话里的人物,这两个可以说是毫不相干的形象,在他的教学中却把他们巧妙地连在了一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点亮的火柴中获得温暖和慰藉,朱自清在想象的世界中获得宁静和慰藉。”“月下荷塘是朱自清颇不宁静的自己点亮的第一支火柴。但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于是朱自清的第一支火柴灭了。”
二、古诗词的联读
在古诗词鉴赏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反复朗读,感受韵律;抓住意象,体味情感;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殊不知固定的鉴赏步骤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到头来学生还是无法体会古诗词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妙处所在。
孙绍振教授在他的著作《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讲到:“读作品,要真正读懂,最起码的就是要读出个性来,读出它的与众不同。读过之后,感觉不到经典文本的独特,就是没有真正读懂。孤立地欣赏经典文本,可能造成对作者和读者两方面个性的蒙蔽。为了剖析经典文本的个性,一个最方便、最起码的方法,就是同类经典文本共组。”他所说的“同类经典文本共组”,就是同中求异。以下将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为例。
欣赏这首诗歌,我们不妨将李白的一首同样写王昭君的诗――《王昭君二首》与其联读。
《咏怀古迹 》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二首(其一)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先看李白的诗。此时属于汉家、仍在秦地的月光还能够照着昭君。但是,一旦走上了通往玉门关的道路,那便是走向了不归的天涯海角。汉家的月亮每天都能够从东海边出现,但是昭君嫁到了西边就再也没有回来的一天了。所嫁之地常年寒冷,一片荒芜,只能以雪结冰为花,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绝世佳人容颜日渐憔悴,形容枯槁,终究是香消玉殒,没入胡沙。生前由于没钱贿赂画师,因此未能得皇上宠幸,死后留下一座青冢,令人嗟叹、哀婉。
此诗系李白在凭吊昭君墓后所作,叙述了昭君出塞的凄婉的故事。诗中以两组对比开头。一处是第一、二句,分别写了还在汉家,能受月光照的昭君和上了玉关道,一去不回的明妃。还有一处是每天照常升起的月亮和西嫁不归的昭君对比。通过两处对比表现了对昭君出塞的叹惋。接着又写到了寒雪、胡沙、青冢等一些意象,也是对昭君一生悲惨的哀叹。
再看杜甫的诗。群山万壑浩浩荡荡奔赴荆门,那是明妃出生成长的小村。离开了汉宫,从此,她的一生只能与北方大漠连在一起,红颜薄命,苍茫朔漠中只有一座青冢面向黄昏。仅仅靠画图又怎能识得美人容颜?玉佩在月夜作响,那是昭君的芳魂想要还乡。那流传了千年的琵琶乐声,分明就是在倾诉心中无限怨恨。
两首诗写的是同样的题材,都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甚至也有一样的意象,比如青冢、朔漠(胡沙),但两首诗在艺术成就上却有高低之分。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带领学生鉴赏?或许孤立地看这一首诗很难将它真正的特点讲清楚。那么,不妨试试联读的方式。
1.宏大的场景、气势。诗是非常注重韵律的,因此朗读是鉴赏诗的第一步。初读两诗就能觉得杜甫的诗有浑厚磅礴之感。这种感觉一定是由意象传达出的。李白的诗以汉家明月起诗,而杜甫的诗开头就是“群山万壑”,一上来就给人声势浩大的感觉。这也是杜甫诗的特点,例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书中谈到杜甫的这种手法:“他善于在登高的场景中,把自己的痛苦放在尽可能宏大的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doc
- 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doc
- 职业指导视角下民族地区高职贫困生就业帮扶.doc
- 职业指导课程的靶向教学探索.doc
- 职业教学新变革 ――自主学习探究.doc
- 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探析.doc
-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试论新形势下独立学院的转型与发展.doc
-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探析.doc
- 职业教育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解决能力评估:欧洲的做法及其启示.doc
- 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doc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图集(安全篇2024版)ppt230页.pptx
- 《油气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细则(2025年修订)》解读.pptx
- 2025年《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严重缺陷清单专题培训》ppt120页_1230.pptx
- 中建分部分项检验批划分方案、资料目录策划编制要点ppt75页.pptx
- 某项目智慧工地示范项目应用成果介绍75页_5843.pptx
- 2025年中国风筝无人机LED夜光编队编程师应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 2025年中国鞍钢集团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doc
- 2025年中国鞍钢集团招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doc
- 临床器械实验培训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docx
- 中石化《两个责任》解读分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