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地震活动性评价(吕悦军总结)-中国地震信息网.ppt

25、地震活动性评价(吕悦军总结)-中国地震信息网.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地震活动性评价(吕悦军总结)-中国地震信息网

* * 地震活动性评价专业 相关知识点归纳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吕悦军 地震活动性分析 地震目录涉及的概念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震源 震源深度 震中距离(圆弧) 历史地震的震中位置 如何判别的?(震害最厉害、等震线几何中心),震中精度 (5类) 现代地震的震中位置:宏观震中 微观震中 震级:表示地震波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历史地震震级:Ms,1/4(精度低), 震级—烈度(震中)关系 无破坏性记录时:Ⅳ度等效园半径(R)与震级(M)的经验公式。 现代地震震级: ML 、 Ms Ms=1.13ML-1.08 近震震级ML:地震波最大水平记录振幅确定。 面波震级Ms:面波水平分量的最大振幅确定。 体波震级mb:用1s左右的P波地震动竖向分量确定。 矩震级Mw:用地震矩M0确定地震大小。 量测的周期为0.1至2秒,波长300m至6km。 零震级:两水平分量最大振幅的平均值为1微米的地震。 能量:105J T为20秒,相应的波长60km。 震级饱和 长周期地震仪(T=100秒) 矩震级M0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度量。 烈度表 等震线 我国、欧美都是12度烈度表。日本为7度烈度表。 I~V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为主。 VI ~X度以房屋震害为主。 XI、XII度以地表现象为主。 浅源地震60km 中源地震300km 深源地震。 地方震 近震 远震 弱震 有感地震 中强震4.7 强震6.0 巨震8.0 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部分 历史地震资料检验:M—T 震级检验:震级—频度关系 震级—频度关系曲线中的“掉头”现象 地震震中分布图,可以直观地描述区域地震的大小、丛集、成带、稀疏程度等特征。 区域破坏性震中分布图显示出的条带或网格状图形、大地震的空间分布显示出构造的空段、现代小震空间分布图上的小震密集成丛图像。 时间分布:M—T 、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大约时间、震级 根据 lgE = 4.8 + 1.5M 准周期:应变积累的速率是恒定的(线性) 时间可预测模式:积累的应变达到临界值,但释放不彻底(横坐标) 震级可预测模式:积累的应变达不到临界值,但释放彻底(纵坐标) 周期图方法:对资料要不高,但长度要长 最大熵谱方法:对时间长度要求不高(四分之一就够),但不能直接判断未来百年的活动趋势。 极值理论:对数据精度要求不高,只关心一定时段内的最大值。 可以直接估计未来100年地震震级的方法: 极值理论 应变释放曲线 地震区带划分部分 了解地震区带划分的依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教材中,P38-39,表2-4中,地震区带的名称及隶属关系,一些主要地震带的最大地震、震级上限,一些著名的震例。 场地影响烈度分析 地震烈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震级) 影响烈度异常的因素是? 地震等震线形状看,有许多存在两组共轭方向,其原因是 ? 场地土质条件对烈度的影响:松软地层分布区地震烈度衰减较慢、在一定厚度范围内,烈度随厚度增加而增加 椭圆型衰减关系式中各系数的意义 地震危险性分析 潜在震源区划分 关于潜在震源区的正确理解:未来、不确定性、随机性、震中分布范围等等。 潜在震源区的年平均发生率,表征了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 本底地震:随机性较强 、研究程度较差 、地震活动性弱,发震构造不明的地震。 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标志:活动断裂(两侧外延20km,分段)、强震及其余震分布、小震密集。 Q4 7.5或8.0 Q3 7.0 Q2 6.5 历史地震原定重复的含义 已发生历史强震(7.5以上)潜源边界确定: 潜源的类型、不具有优势长轴方向: 东北深震不画潜源: 潜源的方向性函数:(地震破裂方向不确定性、与正东方向的夹角) 地震活动性参数 划分地震带目的:地震活动的空间不均匀性、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特征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7个地震区、23个地震带划分方案 震级上限、一些典型地震(8级)、典型地区(成都盆地)与地震区带的关系 a 地震活动总体水平 b 大小地震的比例 小地震遗漏时, b变小 表示m级以上的累积地震数目。在实际使用时,震级m取离散值,一般按间隔将最小震级mmin以上震级分成n档,mi取震级区间的下限值,a,b为回归系数。 各震级地震统计的时间段统一 V是m级以上的年平均发生率。各震级v的统计年限不一定一致,但要保证该震级在所统计时段内是完整的。 Lg(N) M 0.75 某地震带1500年以来6级以上地震资料基本完整,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