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陌生化手法在《厄歇尔府的倒塌》中的运用.docVIP

论陌生化手法在《厄歇尔府的倒塌》中的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陌生化手法在《厄歇尔府的倒塌》中的运用.doc

论陌生化手法在《厄歇尔府的倒塌》中的运用   摘要: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手法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他认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具有文学性可言。这一写作手法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歇尔府的倒塌》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本文从语言风格、环境设定、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四个方面分析“陌生化”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这一手法的采用,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将爱伦?坡想要表达的死亡主题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悲悯完美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陌生化”;《厄歇尔府的倒塌》;死亡主题   引言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帖木儿及其他诗》(1827)、《创作哲学》(1846)和《诗歌原理》(1848)等。虽然爱伦?坡自己更偏爱诗歌,但他的声誉是与他短篇小说的成功密不可分的。他的《泄密的心》(1843)、《黑猫》(1843)等都是描写人内心精神疯癫状态的恐怖小说的佳作。   《厄歇尔府的倒塌》(1839)是爱伦?坡短篇小说的最经典代表之作。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了“我”的朋友厄歇尔兄妹相继离世,以及厄歇尔府倒塌的故事。本文试从语言风格、环境设定、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四个方面分析“陌生化”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1、“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先驱――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在多次重复的动作变成习惯之后,就成了自动的,而这种自动是无法被人类感知的。只有利用“陌生化”的手法才能打破人类的自动化感知,唤起他们的新知。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到“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就理应延长。”(什克洛夫斯基,1989)他认为只有通过“陌生化”的手法,将人们所熟悉的事物进行“陌生化”处理,才能唤起人们对这一事物的重新认识,人们才能更深刻地去感受其中的含意。   2、“陌生化”的具体应用   2.1 语言风格的“陌生化”   在小说中,爱伦?坡用贯穿始终的阴森、怪诞、恐怖的词句营造出了同样的氛围,每一个词语都在一步步深化爱伦?坡想要读者体验的氛围。   坡在描写意象时有独特的风格。如在描写“我”从小湖陡峭的岸边朝下看的景色时,写道“我看到灰色的薰衣草、模样狰狞的树干和眼睛般空洞的窗户在水中扭曲的倒影。”(爱伦?坡,2001,15)紫色的薰衣草本是美丽的,树干是挺拔的,窗户是明亮的。在这里,爱伦?坡把美好的事物都变成了诡谲阴沉的,打破了读者的自动化认知,让读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曾经习以为常的事物,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意义。   坡“陌生化”的语言风格引导读者去感受每一个词、句、乃至整篇小说,延长了读者的感知时间,使之能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真谛。   2.2 环境设定的“陌生化”   坡将厄歇尔府邸安置在了一个“自然界最荒凉萧条的地方”(爱伦?坡,13),由于读者不知道什么样的地方是最萧条的,所以只能紧跟坡的文字,细细体会每一个意象,才能身临其境般进入到小说的设定环境。   另一方面,厄歇尔府的内部构造也非常怪诞。在描写“我”进入厄歇尔府时,坡描写了很多奇怪的景象。如“许多黑暗而曲折的甬道”、“墙壁上阴暗的挂毯”、“深红色的光线”等(19)。这些事物始终给读者一种陌生感,这就需要读者去花费时间将种种摆设、装置组合在一起,才能跟随“我”一同进入到厄歇尔府。   2.3 人物形象的“陌生化”   首先,小说的主要人物罗德里克是一个异于常人的人。他有“死一般的脸色”、“瞬息多变的声音”;他“只能穿某一种面料的衣服”;他“眼睛即使在微弱的光线下也刺痛难忍”(23)并且他还是一个具有重度抑郁症的人。坡设置了一个如此集怪病于一身的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无疑刷新了读者旧的认知体系,使之在读小说的过程中随着“我”的叙述,一步步地将厄歇尔的整个人物形象拼凑起来,直至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认知被延长了的过程中,厄歇尔的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其次,小说的次要人物玛德琳小姐虽然出现的次数有限,但她的形象足以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玛德琳小姐一出场便是从房间的尽头走过,然后便“兀自隐去”了。这个特别的出场仪式不仅使“我”“突然产生一种极度的惊诧”(23),也令读者感到一阵阵凉意。坡并没有对玛德琳进行过多的外貌上的描述,但玛德琳小姐区别于他人的显著特点足以震撼读者。   2.4 情节发展的“陌生化”   《厄歇尔府的倒塌》的情节很简单,主要是“我”陪伴着重度抑郁的厄歇尔。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故事的高潮。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我”和厄歇尔都觉察出了异样。为了抚慰他,“我”选择为他读《疯狂的宴会》。但随着书中情节的发展,“我”和厄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