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转笔供参习
主题:无笔不转 —— 读《书法有法》 江 枫 发表于2002-10-21 21:31 -------------------------------------------------------------------------------- 1 早就有一种疑惑,书法是否也和剑法、枪法、刀法一样,有秘而不传的要诀,或藏诸深山,或纳诸密府,只有血缘之亲、侥幸之子方可有缘一睹,并据此勤习苦练,一俟池水尽墨、颓笔成冢之时,便从墨池笔冢间迤俪走出来一位旷世的书家,那应该是洛夫笔下“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瘦得犹如一枝精致的狼毫”吧! 这书生和武侠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如果不是家族秘传,则往往就在神秘的古墓、幽壑、洞穴或其他人迹罕见处,意外地发现了一本“秘籍”。蔡邕就是如此幸运的一人,他于嵩山石室中得一素书,上写李斯、史籀的用笔法,诵读三年,终达其旨,融合己意,创出蔡氏笔法,辗转为韦诞所得并秘藏,钟繇得知后,苦求借阅,韦不答应,钟繇气得半死,只得待韦诞死后,掘坟盗墓,得到蔡氏笔法,终成一代宗师。 对此,我们只可姑妄听之。不过,它隐约还是提示了后人,书法确实是有秘诀的,而且每一家、每一派都各有不同。那些宗师们,当初也确实在有意或无意间发表过一些高论,甚至透露过一些书法创作的隐秘,于是,后人便不断猜测、揣摩、阐释、演绎,这渐渐构成了中国古代书论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在,市面上流行很多教人以书法的书籍,像武术书籍一样,很多都是花拳绣腿。看过一指禅、八卦掌、罗汉拳等很多书,其实都跟做广播体操差不多。照书上的样子练练,虽然不会成为高手,但活动活动筋骨却有裨益。可是,书法就不一样了。照着书上介绍的方法写字,有时不但写不好,甚至还可能走火入魔。 细想来,书法的秘籍真的会“得来全不费工夫”? 鬼才相信。 2 书法的本质是什么? 主要有两种说法:人文精神说和视觉艺术说。但是,它们与真正的“书法”隔得很远。 中国古代书论,大都坚持人文精神说。打开书论集,各种“大而失当”的言论俯拾即是。 扬雄说:“书,心画也”。 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书者,散也”。 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见万象皆类之”。 张怀灌说:“书者,法象也”。“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 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刘熙载说:“写字者,写志也”,“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这些论述,不能说不对,但却过于形而上了,以至于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之感。 视觉艺术说,比人文精神说具体多了,但也没有触及到书法的本质。以此为圭臬创作的作品,冲击力很强,乍看时,免不了眼睛一亮,或眉头一皱。然而细细品咂,有时竟感觉还不如传统书法更有韵味。也就是说,这与古人所谓“书法”是两回事。 手头有一本金子、手岛、宇野主编的《日本现代书法》,收录了所谓“少数字”派、“墨像”派、“抽象”派等代表书家及书作,有些作品看起来的确激情澎湃,使人亢奋不已。本来,从传统书学角度说,日本书法取自中国,空海、小道野风、藤原佐理等名家的作品,完全追慕唐朝以前的汉家风范,只是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受西方艺术影响,才有了日本现代书法,几十年后再传入中国,令人耳目一新,甚至争相仿效,历十数年风雨,终成“正果”,致使以官方名义举办的全国性书法大展,在近几届也只得少量遴选一部分现代性作品,尽管是象征性地,但毕竟有了一席之地。 3 学书法,要大量临习古代名帖。可是,不管是人文精神说,还是视觉艺术说,都与这种临习没有多大关系。不仅如此,古代书论虽然也不乏讲解具体操作事宜的技法,包括执笔、运笔等等,但要照着比划,往往又感觉很不顺手。于是,这不能不使人怀疑,难道古人真的这样写字? 比如大家常说的“永字八法”,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勾为走翟(音ti),左上横为“策”,左下撇为“掠”,右上撇为“啄”,右下捺为“磔”。很明显,点、横、竖、勾、撇、捺,是笔画的形状,而侧、勒、努、走翟、策、掠、啄、磔,是动作。只看这八个字,动作都很怪异,仔细查字典,吓人一跳! 侧,斜着(不敢或不便正面,表示愤怒或暗地里)。 勒,用绳子套住,再用力拉紧。 努,尽量地使劲。 走翟,跳跃。 策,鞭打。做名词时,指头上有尖刺的马鞭。 掠,夺取,掠夺,抢劫。 啄,用嘴扣击。 磔,分裂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 这八个动作,都够生、猛、烈、狠,极像野蛮的游牧民族在马背上常常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