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二十年来明清福建五帝信仰研究综述.doc
近二十年来明清福建五帝信仰研究综述
摘要:近二十年来,明清福建五帝信仰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对于五帝信仰的源流及性质的探讨,闽台两岸五帝信仰交流的探寻,甚至是深入探析五帝信仰背后地方与政府的关系,都收效显著。但整体而言,研究的重视程度、理论水平以及区域神?o概况探究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五帝信仰;五通;瘟神
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05-03
明清的五帝信仰有别于中国早期的青帝、黄帝、白帝、黑帝、赤帝五尊神?o,而是特指福建、台湾等地的瘟神信仰,分姓张、钟、刘、史、赵的五灵公,故得名五帝信仰。对其研究,有利于我们理解地方信仰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关系。尽管五帝信仰的研究比起关帝、妈祖信仰可能稍显逊色,但也着实取得了一定成果。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贞瑞便在《民国日报》上连载瘟神五灵公信仰的文章,开五帝研究之先河。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海内外的五帝信仰研究迎来了热潮,系统地分析五帝信仰的源流、发展历程以及性质特征,探讨闽台五帝信仰的交流与传承,甚至是深入探析五帝信仰背后地方与政府的关系,收效显著。
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欲求更为系统地呈现研究现状、研究方向以及不足,并进一步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以便理解民间信仰对社会文化整合所发挥的作用。
一、关于五帝信仰的源流与性质
对于福建五帝信仰起源的探讨,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存在争议。
韩森 (Valerie Hansen)在《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中提到,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在福州出现了徽州婺源五显神的分庙,并推测是徽商出门经售产品时,希望带上自己的神?o同行的结果[1]。
王振忠的《历史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以近600年来福州瘟神“五帝”信仰为例》,考察了福州五帝信仰的由来,并详细分析了五帝信仰内涵以及嬗变,他也认为福州的五帝信仰主要是受江南一带传入的五通、五显之类的民间信仰影响。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他指出元代福州已存在瘟神五帝信仰,而后文却又强调福州文献中最早提到“五帝”首推晚明谢肇?J所作《五杂俎》[2],前后表述存在矛盾。
然而,哈佛学者宋怡明(Szonyi Michael)却对前两者的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福建的“五帝”与江西婺源的“五显”不是同一种神,两地的五尊神姓名讲法不一致,来自婺源的五显神为萧姓。此外,他又从仪式、传说以及神像方面入手,分析福州的五帝信仰应类似于华南的其他神灵,是一种可以传染瘟疫,亦可以帮人免除瘟疫的地方信仰表现。
徐晓望进一步研究“五通”与“五显”的信仰体系,提出宋代“五通”与“五显”是财神,故“五显”“五通”不是五帝瘟神,且在福建民众看来,五通神是动物精灵,因而表明明清以后福建地区的五通神信仰已与五帝瘟神崇拜合流了[3]。徐氏将五帝信仰与福州早期文化连接,这样的说法更有说服力。
五帝瘟神的性质,有行瘟者之说,亦有驱瘟者之说。大多数学者认为,五帝是由瘟鬼向瘟神转变。
潘文芳基于收集到的五帝民间剧本,分析了五帝的正统性以及“行瘟―驱瘟”的角色转换等问题[4]。
而黄艳梅(美)则从《南游记》《北游记》等笔记小说入手,论述五通神是邪恶的神?o,其正直善良、忠孝节义的形象往往只是对外的个性标签,对内而言,教众依然尊奉着一群善恶不定、喜怒无常的“邪神”[5]。此观点异于常论,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关于闽台五帝信仰的传承与交流
最早研究闽台瘟神信仰的学者当属台湾的刘枝万先生,他在《台湾之瘟神庙》一文中,系统收集福建、台湾两地的资料,记载建庙的地理分布,追寻五帝瘟神信仰由闽向台的渐入之迹,及在台湾岛上的传播历程。
叶翔较早关注五帝信仰,且多年跟踪海峡两岸有关五帝信仰研究课题,侧重于田野调查与文献发掘,《福州五帝信仰的传台》详尽罗列了台湾五帝庙分布,证实台湾的烧王爷船习俗以及八家将布阵都与五福大帝传台有关[6]。
徐心希所著《试论榕台两地的五帝信仰与两岸民间交流》则是延续叶氏的观点,用田野调查、文献记载与民间习俗论证榕台两地的五帝信仰[7],但并无创新之处。
谢在华则将视角放大,研究包括五帝在内的闽台民间信仰,主要关注榕台信仰中的功利性、实用性、融合性及地域特殊性等共同特征,其中列举了清代以来台湾同胞通过各种途径跨越海峡的谒祖活动[8],加强两岸民间信仰的交流和互动,对探寻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社会史视角下的五帝信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史研究走向复兴之路,相继提出“眼光向下”“自下而上”等研究范式[9],五帝信仰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范畴也得到很好的诠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过程化管理的独立学院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doc
- 过程哲学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启示.doc
- 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讨.doc
- 过程评价实现语文教学纵向激励.doc
- 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doc
- 迎新春数学运动会.doc
- 运动员组织承诺水平的评价与提升策略.doc
- 运动损伤的预防.doc
- 运用TED演讲辅助英语视听说教学.doc
- GB/T 45632-2025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控制测量规范.pdf
- GB/T 45616.4-2025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面向制造的数字孪生框架 第4部分:信息交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616.4-2025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面向制造的数字孪生框架 第4部分:信息交换.pdf
- 《GB/T 45616.4-2025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面向制造的数字孪生框架 第4部分:信息交换》.pdf
- GB/T 33588.1-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88.1-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pdf
- 《GB/T 33588.1-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pdf
- 《GB/T 33588.3-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3部分:隔离放电间隙(ISGs)的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88.3-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3部分:隔离放电间隙(ISGs)的要求.pdf
- GB/T 18757-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 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论的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