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第二阶段).doc

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第二阶段).doc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第二阶段)

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第二阶段) 一期拦渣坝工程 技 术 条 款 武隆县润龙水利工程维护有限责任公司 武隆县政府采购中心 2010年03月 说明: 本竞争性谈判文件技术条款包括堰塞湖尾部护脚和拦渣坝一期工程的技术要求,但本次只实施拦渣坝一期工程,投标人只能选择本技术条款中适应于拦渣坝一期工程相对应的技术说明。 1. 一般规定 1.1说明 1.1.1工程概况 2009年6月5日14时52分,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严重的山体崩滑灾害,造成72人失踪,其中27名矿工在井下下落不明。同时,崩滑体堵塞乌江支流石梁河上游支流铁匠沟(和平沟)。崩滑体顺铁匠沟长约1870m,面积约50万m2,总方量约596万m3,形成上游集雨面积约5.1km2、坝高28~35m、最大库容约49万m3的堰塞湖。 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武隆鸡尾山“6.5”崩塌灾害抢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目标是为搜寻救援井下矿工提供保障;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防止堰塞湖导致的次生灾害。第一阶段已采用以下工程措施:⑴ 迅速调集和安装抽水泵抽排湖水。安装两台工作、两台备用,共四台水泵。两台工作水泵抽水能力均为720m3/h,两台备用水泵抽水能力均为700m3/h。⑵ 对堰塞坝迎水面进行了粘性土防渗,减少湖水渗入坝体影响矿井救人。粘土防渗施工高度已达9m。⑶ 已建立了简易雨量站及流量、水位等观测设施,加强了雨情、水情及河道的监测。目前第一阶段任务已完成。 工程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包括堰塞湖防渗处理、泄流渠、尾部护脚和下游钢筋砼格栅拦渣坝四部分。人畜饮水已实施完,灌溉恢复渠道总长2.5km。 1、碎石土斜墙石渣坝 在堰塞体上游采用碎石土斜墙石渣坝防渗蓄水,坝轴线控制点坐标A(3236028.3696,445184.6931),B(3236044.5261, 445453.2074),坝顶高程1116.50m,栏杆顶高程1117.60m,最低建基面高程1082.00m,坝高34.50m(从坝顶高程至心墙建基面高程),坝顶宽10m,坝轴线长269.0m。上游在1110.0m设置马道,宽2.0m,马道上段坝面坡比1:2.5,下段1:3.0。下游与堰塞体衔接。 坝体由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上游干砌块石护坡、上游碎石垫层、上游碾压石渣、上游细砂石渣料过渡层、砂砾石反滤层、碎石土斜墙、下游砂砾石反滤层、下游细砂石渣料过渡层、下游碾压石渣。斜墙最大底部厚度为11.0m,顶部2.0m,从下向上均匀变坡,上游侧边坡为1: 2.265,下游侧1:2.0。上、下游过渡层、反滤层均取0.4m。坝顶上游面设“L”型M7.5浆砌块石栏杆,高1.7m,上游面直立,顶宽0.25m;下游在高程1116.50m扩大到0.38m。栏杆底部与干砌块石护坡连接。上游护坡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0.4m,下为0.2m厚的碎石垫层。根据幕体允许水力坡降及承受的水头,拆除原防渗体,新防渗帷幕布置单排,间距2.0m,帷幕深入基岩10Lu渗透线下3m,帷幕灌浆总进尺5088m。 2、泄流渠 本阶段堰塞湖的应急处置工程措施是在前阶段基础上,主要是堰塞体开渠泄流,因此考虑上游左岸垭口疏通排洪。泄流渠方案采用《鸡尾山堰塞湖应急处置设计施工方案》中的推荐方案。泄流渠由进口段、渐变段、泄槽段、消力池段和渠道段组成,总长1771.27m。 进口段设在坝轴0+167.44与轴0+182.79处,中心轴线与坝轴线成82.2°交角。进口段长15.0m,宽10.0m,矩形断面,泄流渠进水口高程1112.0m,墙高3.5m,纵坡1:0.065。进口段设交通桥,采用C20钢筋砼板梁结构。桥跨度11m,宽10m。两侧设C20钢筋砼桥敦,桥敦宽2.5m,高5.5m。 渐变段断面由矩形断面渐变为梯形断面,底宽10.0m。两侧由直立边墙渐变为边坡坡比为1:1.5的斜边墙。边墙高度3.5~2.2m。纵坡i=0.065。 泄槽段采用梯形断面,底宽10m,边墙高2.2~1.3m,渠边坡比为1:1.5。糙率0.022。泄流渠墙厚0.3m,底板厚0.3m,采用C20钢筋砼浇筑。泄流渠墙顶以上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0.3m,坡比1:1.5。 消力池采用矩形断面,宽13.0m,墙高8.9m,长52.8m。采用C20钢筋砼浇筑,墙厚0.6m,底板厚0.3m。渠道为矩形断面,墙高3.0m,宽10.0m,长69.07m。 为了防止基础不均匀沉降,泄流渠和消力池均按每10.0m分沉降缝,缝宽2cm。采用652型橡胶止水带止水。缝内采用密封膏填缝。横缝采用键槽缝形式抗滑。 3、尾部护坡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堰塞体尾部护脚按照斜坡式护岸设计。控制点坐标W1(3350984.1710, 458739.2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