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案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文化运动 NO.7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他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反对人物—— 辜鸿铭 据辜鸿铭自己说,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他有13个博士学位,他嘲笑英国人,讽刺美国人没文化。在众人皆呼打倒传统文化声之际,他成了异类,逆潮流而动,高调的宣称“大海对岸那边有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的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我们来超拔他们”。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能讲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人物轶事 有一次,中日甲午战争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接触。辜鸿铭作为幕僚送给伊藤一本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道辜鸿铭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竟一时语塞。 林琴南 林琴南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他一生翻译了170多部外国文学著作,最著名的要数小仲马的《茶花女》、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白话文运动狂飙之际,以《荆生》、《妖梦》暗讽,全力捍卫古文,这自然难逃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攻击,于是这位中国古文历史上最后一位古文大师也被打倒在地。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原配高晓岚(高大众)(1876年-1930年9月9日),安徽六安霍邱临淮乡人,逝于安庆。 配偶高君曼(高小众)(1888年-1931年),高晓岚同父异母妹。病逝于南京。 配偶潘兰珍(1908年-1949年),江苏南通人,因病去世于上海, 长子陈延年(1898年-1927年),曾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广东、浙江及江苏区委书记。 长女陈玉莹(陈筱秀)(1900年-1928年),病逝于上海。 次子陈乔年(1902年-1928年)1928年6月6日,陈乔年在上海龙华的枫林桥畔就义。 三子陈光美(1907年-1999年),长期隐居蜀中,由于历史原因,此子一直未承认是陈独秀儿子。 四子陈松年(1910年-1990年),曾任安庆市政协常委,安庆市文史馆馆员等 幼女陈子美(1912年-2004年),妇产科医生。文革时经香港前往美加地区,后常住美国行医。 幼子陈鹤年(1913年-2000年),与妹妹陈子美为一母所生,母亲高君曼,妻子许桂馨。在北大读书期间是当时北平的“三大学生领袖”之一。1938年底,陈鹤年携妻子和孩子去了香港,抗日战争期间又回内地。抗战胜利后,再度带全家定居香港进《星岛日报》工作。 养女潘凤仙,随潘兰珍姓,现居于上海杨浦区。 家庭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留学日记》卷一(节选) 社会影响 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这个口号不适合今天。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刚刚建立共和制国家,可是由于袁世凯专权,妄图复辟帝制,因此尊孔复古之流比前代还大有过之,袁世凯只不过是借助“尊孔、读经”来达到实现帝制的目的,拿孔子和儒学当排位。因此当时这种情况的的尊孔复古读经带有强烈的“反动性”是属于逆潮流而动,他的尊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