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仓储物流建设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摘要 1
一、项目摘要说明 1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
一、项目建设背景 4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
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2
一、项目区现状 12
二、现有生产能力调查与分析 13
三、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 13
四、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14
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15
一、企业概况 15
二、人员状况 15
三、资产状况 15
四、经营状况 15
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17
一、选址原则 17
二、项目选址 17
三、项目区建设条件 17
第六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 20
一、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 20
二、处理工艺的选择 22
三、项目工艺流程 24
四、主要技术参数 26
五、主要设备选型 29
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 30
一、项目建设目标 30
二、项目建设规模 30
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 32
一、建安工程 32
二、仪器设备 35
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6
一、投资估算的范围 36
二、投资估算的依据 36
三、投资估算 37
四、资金使用计划 37
五、资金筹措 38
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39
一、项目建设期限 39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9
第十一章 土地、规划和环保 41
一、土地与规划 41
二、环境保护 41
三、安全防护 43
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45
一、项目建设组织管理 45
二、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 47
三、项目运行费用 48
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49
一、经济效益分析 49
二、项目风险评价 51
三、生态效益 55
四、社会效益 56
五、附财务分析表 57
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 58
一、编制依据 58
二、招标范围 58
三、招标方式 58
四、招标组织形式 59
有关证明材料及附表 61
一、附表 61
二、附件 61
三、附图 61
一、项目名称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仓储物流建设工程项目
二、项目背景
以甘肃武威工业园区、武威城乡商贸网点为基地,以现有公路铁路货运站、信息配载网点、仓储设施为依托,以专业运输车辆为载体,建设以工农业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销售、配送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南与白银、兰州相连,西南紧靠青海省,西北同张掖市、金昌市接壤。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全市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达190.16万人(城镇人口62.75万人,乡村人口127.41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67%、33%),聚居着汉、回、蒙、藏等38个民族。市内流动人口较多,物产丰富,市场活跃,商埠气息浓厚,是甘肃省比较繁华的商贸集散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明显。
武威位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是兰新线与包兰线、包中线的交汇点,是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心地带,市内交通运输便利,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已建成等级公路2683.72公里,市内流动人口多,市场活跃,商业气息浓厚,是甘肃省比较繁华的商贸集散地,武威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区域内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副土特产品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国家西菜东调和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甘肃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公认的绿色食品最佳产区。市内有农作物品种资源400多种,林木品种资源79种,畜禽品种26种,中药材250多种。啤酒大麦、玉米、酿造葡萄、瘦肉型猪等种植、养殖基地初具规模,粮食、油类、肉类、瓜果蔬菜、大板瓜籽、红枣等产品已形成批量。2007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7.96亿元,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83.8万亩。畜牧业以以牛、猪、羊饲养为主,并饲养马、驴、骡、骆驼,2007年全市大牲畜年末存栏62.41万头,比上年增长3.71%;牛存栏46.64万头,比上年增长5.59%;羊存栏247.30万只,上年增长2.97%; 生猪存栏102.67万头;牛出栏15.18万头, 生猪出栏116.27万头羊出栏122.51万只。
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驿站,史有“四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美称,自古以来就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