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类型自然科学类序号1
项目类型:自然科学类 序号:1
项目名称:食物花色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及分子机制
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北京大学
完 成 人:凌文华,管又飞,夏敏,区景松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预防医学学科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领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死亡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疾病。AS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不合理的密切相关。
主要学术贡献如下:
(1)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胆固醇和氧化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分子机制,提出了“AMPK是防治AS的新靶点”
(2)花色苷具有;证实AMPK与核受体LXRα是花色苷调节胆固醇逆向转运和炎症反应的关键上游靶点
(3)揭示花色苷在体内发挥抗AS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其代谢产物原儿茶酸(PCA),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性进展
(4)确证花色苷对AS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为提出AS新的营养防治措施提供了最有力的人群证据。
这一系列系统的原创性工作完全在国内完成。我们的新发现和新观点为阐明AS的发病机制,提供AS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心血管、营养学、肝病学、生物化学的前沿杂志Hepatology、Am J Clin Nutr、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和J Biol Chem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篇。8 篇代表作SCI 他引287次,20 篇核心论著SCI他引628次。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被Nat Immunol、Physiol Review、Circ Re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引用与评述。Science News以封面故事(Cover story)的形式报道了我们的研究,获得中国大陆地区有影响的心血管论文奖,该成果已编入国际大型参考书、国内专著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在营养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完成人员在国际大会作特邀报告20余次。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被聘为长江学者。培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名,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广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
项目类型:自然科学类 序号:1
项目名称: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海洋联系及动力机制
完成人(单位):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方国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甘剑平(香港科技大学),刘钦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庄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物理海洋学研究领域。
南海及其邻近热带海洋是我国海洋权益核心区域之一。加深认识南海热、动力学特征,不仅有助于满足海洋防灾减灾的国家需求,而且能够满足我国对该海域的军民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以往海洋研究多将南海作为一个封闭海盆,在海洋环流数值模拟和观测研究中遇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这对我们认知南海环流动力学提出了挑战。本项目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观测相结合,在南海贯穿流及其动力、气候效应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为全面认识南海区域海洋学特征及其气候效应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1)首次将吕宋海峡流入并经南海南部海峡流出的环流形式命名为“南海贯穿流”,诊断了南海贯穿流对南海内部物质与能量收支的重要影响,从而确定了南海大尺度环流的开放性特征。基于观测证实了南海贯穿流存在的事实,并确定了具有年际变化的贯穿流流量;进而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证实了南海贯穿流的变化特征与黑潮入侵的非线性动力学有着紧密联系。从而改变了以往认为印尼贯穿流是联系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唯一通道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西太平洋与东印度洋区域大洋环流理论体系。
(2)揭示南海贯穿流对南海内区动力和环境的调制作用。发现了南海贯穿流主流系的正压/斜压能量转换是主导南海涡旋分布、生消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关键因素;从地形—斜压联合效应的动力学角度阐明了南海贯穿流与南海北部陆坡地形相互作用是形成南海暖流的主要动力因子,确立了南海北部冬季逆风流即南海暖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内在联系。
(3)研究发现在年际与年代际尺度上南海贯穿流对经典的印尼贯穿流进行着重要的热、盐调节,从而影响了区域气候变化。深入发掘与南海贯穿流有关的冷暖平流特征及其对南海夏季风的反馈机制,较好地解释了1997/98年南海强暖事件,揭示了南海贯穿流与ENSO等事件的关联,从而为区域海气耦合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这些成果对南海大尺度环流的开放性特征及其与陆坡环流耦合机制、中尺度能量学提出了创新性认识,丰富了南海多尺度环流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为南海区域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21课《给植物分类》课件3.ppt VIP
- 成都宽窄巷子案例分析报告.ppt VIP
- 早期生产遏制(GP12)管理办法.docx VIP
- IPD管理流程-系统需求说明书模板.doc VIP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pdf VIP
-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第1部分:总体要求(JT/T1375.1-2022).docx VIP
- 快递关税风波下的贸易思考——2025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4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 (1).docx
- 2023-2024年度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参考答案.docx VIP
- 《家乡的风俗》ppt 课件.pptx
- 工程结构的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