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4魏晋南北朝文化讲解
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科技 1.数学 (1)刘徽(魏晋):圆周率算法(极限理论) (2)祖冲之(南朝):圆周率(π)、《缀术》 2.农学——《齐民要术》 (1)作者:贾思勰(北魏、东魏) (2)内容:6C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利用等 (3)地位: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今用:果树嫁接、果树熏烟防霜、葡萄冬季埋蔓 3.地理 (1)裴秀(西晋):《禹贡地域图》、绘图原则 (2)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内容: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 地位: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思想 1.儒学发展 受到道教与佛教冲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主流思想 2.道教改革 (1)内容——新道教理论 ①葛洪(东晋):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服务封建统治阶级 《抱朴子》:神仙方药、鬼怪变幻、养生延年、人间得失、世事变迁、化学知识。 政治思想:①君臣上下、设官分职是天理自然,不能更易的;②主张严刑峻法,“以杀止杀”;③称原始道教为“妖道”、“鬼道”,用道教斗争的农民为“奸党”、“群愚”。 ②陶弘景(萧梁):吸取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道教教义,建立道教神仙体系 结合儒家思想、吸取佛教戒规、模仿佛寺建道观 (2)影响 道教成熟化、定型化、官方化 二、思想 3.佛教盛行 (1)表现 ①信徒众多;②政治经济势力很大; ③佛寺遍地;④石窟艺术迅速发展。 法显:《佛国记》,中印、中巴交通、历史的重要资料 (2)原因 ①思想基础——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佛教麻痹百姓 ②政治需要——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统阶提倡信教 ③社会基础——社会动荡、生活痛苦,民众寻求解脱 (3)影响 A.作用 ①维护社会稳定;②丰富中华文化 B.危害 ①利用教义麻痹人民,剥削压迫民众 ②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百姓血汗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农民负担加重 二、思想 4.反佛灭佛 (1)反佛主张——范缜《神灭论》 ①内容:形神统一 ②意义:中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2)灭佛行动——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 ①原因:严重影响官方利益(土地、劳动力、财政收入) ②影响:利于社会生产发展,佛教文化遭受损失。 5.玄学崛兴 (1)概念: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玄”)的研究和解说,糅和儒、道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2)背景:东汉王朝崩溃,儒家独尊地位随之动摇 (2)内容:抽象的哲理问题(实际与政治联系非常紧密) (3)特点: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标榜清高、清谈辩难 (4)代表:何晏、王弼、嵇康、阮籍 (5)影响:①提倡人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具有进步作用; ②虚无浮夸,提倡放荡生活,造成不良社会风气。 魏晋风度 三种形式 以放浪形骸的怪诞,显示特立独行 饮酒与服药,麻醉自我以求解脱 逃离现实,隐居山林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滔滔泛泛间,‘魏晋风度’宁是最令人三唱九叹的了……是故一部华夏文化史,唯魏晋高士列传至今掷地犹作金石声,投江不与水东流,固然多人是巧累于志俊伤其道的千古憾事,而世上每件值得频频回首的壮举,又有哪一件不是憾事。”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多元激荡 “儒、玄二学虽然相互排斥,却也有相互吸收的一面,一些儒者注意到老庄之学具有救名教伪弊之功,玄学中也出现了推动玄学向儒学靠拢的修正派。‘儒玄双修’之士的大量涌现体现出那一时期儒玄合流的趋势。”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儒家对道教不排斥也不调和,道教对儒家有调和无排斥……儒家对佛教,排斥多于调和,佛教对儒家,调和多于排斥;佛教和道教互相排斥,不相调和(道教徒也有主张调和的)。”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东晋以后,玄学开始同佛教结合。当时,许多清谈名士都竞谈佛理,而许多僧侣也都长于清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