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费者信息被动泄露与个人信息商品化个人信息商品化已呈常态你的
消费者信息被动泄露与个人信息商品化
个人信息商品化已呈常态
你的邮箱里塞满了垃圾信件,手机经常收到“中奖短信”;刚买房子,几十家装修公司就劝你去装修;你刚报名考试,几十个培训机构来动员你参加培训。这些不请自来的服务,很容易让人情绪败坏。有人被广告短信骚扰得很长时间睡不了一个好觉,有人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被轰炸得“崩溃”,还有人甚至被骗子瞄上,被圈走了。
“窃密行动”仍在继续
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但公民的个人信息却依旧在泄露。江苏金石地产公司总经理陈颉,就是最新的受害者。
“15:43 110万元起售!顶级豪装公寓××××楼盘,震撼登场。” “15:46 110万元起售!顶级豪装公寓××××楼盘,震撼登场。”
“15:51 10月31日万圣节当天来××××,费用打五折,精灵鬼魅之夜,有你参与……”
“15:52 110万元起售!顶级豪装公寓××××楼盘,震撼登场。”
“16:06 南京新街口××大酒店首届××××展览会盛大开幕,各类新品登场……”
“16:08 尊敬的贵宾客户,我们为您精选了旅游套餐,纯美南极带您飞跃……”
“16:10 陈先生,您好!我是××××地产公司的小刘,明天我们这里的××××楼盘开盘,现场有名车试驾……”
10月28日下午,陈颉开车回单位,短信声不停传来,他原以为是很重要的会议通知,便趁着等红灯赶紧打开手机,可这一看,火立刻就上来了。“全都是骚扰短信。开车的时候收到这些短信,多危险!”陈颉说:“我弄不明白的是,我的手机号码是怎么会到他们那里的?”
陈颉认为,这些发来信息的单位,他基本没打过交道,多半是自己的信息被“倒卖”了。随后,他将短信内容发到自己的微博上,还在后面加了一句,“35分钟内的垃圾短信,有感兴趣集体诉讼的同学吗?律师费我出!”
“这样营销能成功吗” “一天下来,能收到近二十条这样的短信,感觉有点吃不消。我又仔细想了想,可能是因为周五的原因,大家拼命想在这一天做广告,让别人尽可能在双休日参加活动。”
陈颉从事地产十几年,结合近期整个楼市的表现,他表示能理解地产商的压力,毕竟作为地产营销的一种形式,短信营销属于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但即便如此,陈颉还是忍不住拨打了法律顾问的电话:“太气人了,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手机号码被什么人给泄露了。”
不过,律师的回复让陈颉有些无奈:“从你的实际遭遇来看,相关信息被泄露已经是事实,但是如何举证,到底是谁泄露了你的信息,没法做到。”陈颉还是不死心,又致电通讯运营商客户经理,直接提出抗议,没想到客户经理却表示,这些信息都来自合法的通讯终端,“没有办法封存人家的合法信号。”
听到这样的答复,陈颉叹了口气:“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我作为收到骚扰短信的人,难道一点办法都没有?”陈颉坦承,作为一家地产公司的负责人,前些年他们也使用过短信营销手段,但每次使用这个方式,他们都会对发送短信的合作单位提出明确要求:一定不能在上班期间发送,尽最大可能降低对市民的骚扰程度,“你想,如果都让人家反感了,这样的营销,还能成功吗?”
报了名就收到考研短信
陈颉搞不清楚,自己的手机号码是哪个环节被泄露出去的,不过律师吕剑锋却发现了蛛丝马迹,一举把教育部和河海大学告上了法庭。
吕剑锋从南京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成了一名执业律师。去年初,他决定报考清华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简称MPA),拓宽知识面。
按照相关考试的要求,吕剑锋在去年6月,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并按照网站要求,填写了详细的个人资料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学历、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甚至还有家庭成员的住址和手机号码。随后,系统自动生成了“2010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去年7月15日,吕剑锋到了河海大学的现场报名点进行确认,同时交了240元报名费。10月11日,吕剑锋收到了准考证,考试地点在南京大学。然而,从报名到拿到准考证,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吕剑锋的手机上收到了无数条垃圾短信。这些短信中,有的号称可以提供MPA考试的答案,有的则说能提供作弊工具,还有的直接表示“包过”。
“这些短信全部针对我这次考试,目标明确,显然是有备而来。”身为律师的吕剑锋,敏感地意识到,这些突如其来的短信,很可能和MPA报名有关联,“我的手机号码只是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提供过,从这个情况来看,我怀疑自己的信息在这两个环节被泄露了。”
在吕剑锋看来,即便发信息的人中有骗子,也无法排除真正投机取巧者存在。“如果真能作弊,那对我这种想以实力通过考试的人来说,是否意味着极大的不公平?”吕剑锋表示,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自己被这些疯狂轰炸的垃圾信息搞得“崩溃”。同时,他还得知不少报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