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县xx水库初设审查意见
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
2010年x月x日,xx水利局在xx市组织召开了《xx市xx县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初设报告》)专家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xx水利局、xx财政局、xx水利局、xx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和专家,会议组成了专家组(名单附后)。与会人员查看了水库现场,听取了xx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的汇报,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审查意见。
一、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xx水库位于xx省xx市xx县xx乡,淮河流域,xx河支流九里沟下游xx村东北处,控制流域面积11.2平方公里,干流长度6.8km,河道平均比降i=0.00125,总库容16.3万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xx年x月xx市水利局组织专家对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后经xx省水利厅核查,水库核查的主要问题有:
①水库不满足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不满足《防洪标准》(GB50201—94)要求;②大坝干密度偏低,坝顶土路面未硬化,凸凹不平。大坝上游砖砌护坡损毁,部分坝段塌陷;下游坝坡无排水设施,主河槽段渗漏呈沼泽状。③溢洪道岸坡坍塌严重,溢流堰衬砌、消能工损毁,不能正常泄洪。④无安全监测设施,管理设施损毁。
核定为三类坝。
xx水库下游有胡冲小学,xx村九个村庄及xx公路,水库将影响下游1.5万名群众生命财产及近3万亩耕地安全,地理位置重要,为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
二、水文
(一)径流
《初设报告》提出,xx水库流域无实测径流资料,根据《xx省水资源》(2007年),年径流深等值线图法计算,查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50mm,计算得xx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92万m3。
审查认为,由于xx水库流域无实测径流资料,采用上述方法计算是合适的。
(二)设计洪水
《初设报告》提出,xx水库坝址附近属无测水文气象资料的地区,水库设计年径流量根据其地理位置及气候成因相似性的特点,采用查《xx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xx省水文水资源局2005年12月编制的《xx省暴雨参数图集》和移用xx站资料两种方法分析,再作综合论证后取值。
经过对移用xx水文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和采用平原排涝法推求设计洪水的洪峰和峰量进行比较,移用xx水文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计算结果对水库较为安全,采用移用xx水文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10年一遇设计洪水洪峰流量为55m3/s;24小时设计洪量45万m3;50年一遇校核洪水洪峰流量为109m3/s,24小时设计洪量118万m3。
审查基本同意设计洪水计算成果。
(三)施工期洪水
由于水库无实测洪水资料,《初设报告》提出,xx水库地形、地貌及下垫面因素和xx水文站相似,故根据xx水文站的非汛期11月~12月成果根据面积比推算非汛期施工洪水。
审查基本同意施工期洪水计算成果。
(四)泥沙
《初设报告》提出,水库无实测泥沙资料,根据《xx省地表水资源》(1984年)中的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分区图查算,水库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0.16万m3。
审查基本同意泥沙计算成果。
三、工程地质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本阶段对坝区进行了地勘工作,主要结论如下:
1、坝址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层,主要为上更新统中重粉质壤土及全新统重粉质壤土。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上更新统(Q3aL+pL)
第③层,重粉质壤土:褐黄色,浅黄色,局部灰黄色,可~硬塑状,含铁锰质薄膜及小结核,粘性较强,干强度高,韧性高,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勘察深度范围内未揭穿,揭示厚度5.7m。
第②层,中重粉质壤土:褐黄色、棕黄色,可塑状,局部硬塑状,可见裂隙,具粘性,含铁锰质斑点,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切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分布在高程63.95m以上至地表。
全新统(Q4aL+pL)
第①层,重粉质壤土:灰色、灰褐色,土质不均,含水量较高,软可塑状,孔隙发育,含腐殖质,分布于河槽处,分布在高程60.5~63.9m之间。
大坝基础为重粉质壤土,该层土质密实,呈可--硬塑状,平均值为100kpa,可认为大坝地基地质条件较好。
河槽段分布的重粉质壤土层清除不彻底,坝基下还存在有局部可见青灰色重粉质壤土及黑褐色植物腐朽根径,水库自建成以来,河槽段坝脚常年出现渗水现象。
2、坝体填土为重粉质壤土。干密度1.45~1.68g/cm3,平均1.53g/cm3,压实度平均值87.9%;渗透系数大值平均4.6×10-4cm/s,坝体属弱~中等透水性。存在渗漏病害。
3、溢洪道地层分为2层,溢洪道工程区分布地层主要为上更新统中重粉质壤土及重粉质壤土,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第③层,重粉质壤土:褐黄色,棕黄色,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