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级1978级大学生的异同.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77级1978级大学生的异同

1977级 1978级大学生的异同 时光虽然任性,但还是没有把77级和78级大学生轻抛。不管是其中“红的樱桃”,还是“绿的芭蕉”,都镌刻在厚重的年轮里。特别是近几年,电影电视,书刊网媒,反映这两届学生的作品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而时光又是如此无情,不经意间,就把这两届年龄悬殊的考生照进了人生斜阳,有些已含饴弄孙,有些将届退休,年龄最小的亦从知天命向耳顺挺进,挥斥方遒的岁月与这两级学生恋恋道别。    由于77级、78级考生是时代转折的重要符号,是不可复制的一代,所以相当多的作品聚焦于这两届学生种种的不易与成功,可谓喝彩一片。然谈及他们的不足及两级学生同与不同的文字,似未见到。这篇小文试图从这一视角,为记录中国当代史者提供一个经历者的若干细节,并求教于识者。 两级学生的同    77级、78级考生绝大多数被“文革”十年所耽误,来源庞杂,经历丰富,志趣广泛。既有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也有面朝黄土的农村青年,还有被改造或待改造的家庭出身不好的子女,工农兵学商,各种成分都有。他们在社会上摸打滚爬多年,栉风沐雨,受冻挨饿,经历过世态炎凉。是时代的风云际会,把这批阅历不同、年龄参差的青年聚拢到一个群体中。    这两届学生是从二千多万考生中筛选出来的,是通过“独木桥”的幸运者,骤然之间,他们从社会的底层变成了令人称羡的“时代骄子”。因为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加之服膺“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古训,晨曦诵读,挑灯夜战,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有个同级室友,总是早晨六时左右出门,晚上十一时左右归舍,四年下来,几乎天天如此。这样的执着刻苦,既有自我期许,又负有家庭和社会的重托。    还别有一景的是,这两级学生的年龄跨度非常大。1966至1978年的十三届高中生,都有代表会聚于此,大的三十多岁,小的十五六岁。有兄弟、姐妹、叔侄、师生、夫妻、妯娌同年考入,入校读书的序列完全被打乱。所在班级就发生过这样的真实故事:1978年10月,78级新生报到,77级一位十八岁的同学,与其他几位一起,举着“新生报到处”的牌子到杭州火车站迎新。未几,一个熟悉的身影迎牌走来,两人大眼瞪小眼,一时无法反应过来。原来,他接到的新生竟是他中学老师——一位出生于四十年代末期的“老三届”(指66届、67届、68届中学毕业生)!又是这位77级同学,在“迎新会”上代表“老生”发言,欢迎新同学。而台下坐着的一群新生中,就有他中学时的班主任。这种别开生面的“喜剧”,只能由那个时代制造。    无疑,这两级考生的成才率很高。77级于1978年2月至3月入学,1982年1月底毕业,78级于同年9至10月入学,1982年7月毕业,相差仅六七个月。毕业那年,国家百废待兴,各个岗位都缺人,社会对这两级学生翘首以待,因而成了“抢手货”。加之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适逢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因而大多成了各行各业的中坚乃至栋梁。如果排列其成功者的姓名,不啻是一个亮丽华彩的方阵,世称“77、78级现象”。    两级学生的异 虽然两届学生入校、毕业都是同一年,但还有一些不同之处。 77级考试方式特殊,录取率之低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空前的。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社会顿时沸腾。但难题马上出现,报考人数远远超出预期,有1966至1977年高中生,有历届初中毕业生以同等学力报考,还有允许在读的1978届优秀高中生提前报考,总数多达两千余万人。由于管理部门的准备时间短,加上高考废止了十多年,物质和心理准备都难以适应这场规模空前的高考,因而许多省市只得采取先行初试一次的方法,淘汰一批人,初试合格才允许参加正式高考。浙江省的初试以县市为单位出题(时间在11月中下旬),分数上线的参加12月6至7日省里命题的正式高考(上海是12月11至12日)。考试科目,文科为语文、数学、政治、史地,理科为语文、数学、政治、理化,总分为四百分,不考外语,作文题目是《路》。即使以这样的方式“拦截”了相当大一部分人,全国参加高考者仍有五百七十多万人。加上后来的扩招,录取本科生二十一万,专科生六万三千人,共计二十七万三千人,录取率仅为百分之四点八;如算上初试,录取率自然更低。由于参考人员多,当时连印刷试卷的纸张都无法供应,以致动用待印《毛泽东选集》的纸张应急。    也许有关部门觉得分两次考试有违公平,所以从1978级开始只举行一次考试;高考试卷由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时间统一在7月20至22日。这一年参考者有六百十万人,录取本、专科学生四十万二千人,录取率为百分之六点六,也非常低。自此以后,社会上渐有“金77、银78”的说法。    77级高考时,没有重点与非重点大学之分,也不公布高考分数;志愿只能填三个,在“备注”栏还可填报中等专业学校。考试口号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接受祖国挑选”。这年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