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与现代做人 Microsoft Word 文档供参习.docVIP

传统美德与现代做人 Microsoft Word 文档供参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及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维护祖国尊严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对祖国前途怀有坚定的信念。对祖国的河山、人民、历史和文化,对祖国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对其他国家的入侵和本国的腐朽反动势力,为祖国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顾炎武是一位大思想家、大学问家,有非常强烈的爱国思想与高尚的民族气节。面对明朝末年国家残破的形势,以及清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他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意思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老百姓也有责任关心和参与。 顾炎武出生在江苏昆山。他家是江南的名门望族,世代都有读书人,家中藏书很多。受他祖父的教育指导,他从小就不太注重科举考试,而着重阅读一些有实际用处的书籍,如孙吴兵法及《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记述历史兴亡、经验教训的史书,还广泛学习天文、历法、地理、农业、水利等方面的知识,研究“经世致用”(对治理国家、安定民生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他的继母王氏,是位勤劳朴实,很有修养的女性,白天纺纱织布,晚上在灯下读书。她经常给顾炎武讲些历史上仁人志士的爱国故事,对他也有强烈的影响。 顾炎武的青年时代,国家已经风雨飘摇。他十五岁时,就与同乡好友归庄,参加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进步团体复社,满腔激情地议论国家大事。 公元1644年,他三十二岁时,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第二年,清军南下,占领南京,接着苏州陷落。顾炎武与归庄毅然参加太湖渔民与农民组织的一支义军,进攻被占领的苏州府城。义军攻进城内,但遭到清军的伏击而失败,顾炎武逃回昆山。 不久,清军派来的昆山知县,严厉督促民众执行剃发令,激起反抗怒火。民众自发组织,杀死清军的知县,推选了指挥官,关起城门,构筑工事,准备抵抗清军。顾炎武与归庄又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人数众多的清军,昆山人民抵抗了二十多天,又失败了。顾炎武、归庄都逃出了城,但他的四弟、五弟被清军杀害,母亲被砍断一支手臂。他的继母为抗议清军的暴行,绝食十五天而逝世。亲人的殉难,更坚定了他抗清的决心。 顾炎武的活动,受到清廷的密切关注。昆山有家大地主,叫叶方恒,早已投靠清军。他为霸占顾家的田产,与顾家结下仇恨。叶方恒打听到顾炎武在秘密活动,就在顾炎武回到昆山时,向官府密告,并私自将顾炎武抓到家里,进行拷打、审问。 经过一番周折,顾炎武才被释放。但叶方恒派打手继续跟踪顾炎武,在南京太平门外,他们找到机会,将顾炎武从驴背上拖下来毒打,头骨被打成重伤,差一点被打死。 为考察北方的风俗民情、山川地势,联络抗清志士,同时也为了避开仇家的纠缠,顾炎武前往到山东游历,后来又游历河北、河南,远至陕西。他到过山海关、居庸关、古北口、昌平、昌黎等关隘天险、军事要地,从当地百姓和老兵口中,了解当地自古以来发生的战争的情况。 旅行中,顾炎武常常赶着两匹马、两匹骡子,驮着书箱,只要有了心得或新的情况,他总会坐下来,打开书本,与古人的记载对照,将新的情况记录下来。他很注意当地的政治沿革、地形、特产、经济状况。这些,都是对治理国家、行军作战很有用的资料。 顾炎武在北方广大地区游历了二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后来,他在山东章丘县长白山下典了房子住下来,整理材料,埋头写作。写出的著作有《山东考古录》、《营平二州地名记》、《日知录》等。他早年开始写作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也在北方游历的过程中完成。 晚年,顾炎武定居在陕西华阴。后来游历到山西曲沃时去世,终年七十岁。 直到去世,顾炎武都没有忘记反抗清廷的斗争。他有一首诗,咏精卫鸟(传说中的一种小鸟,不停地衔小石子,想把大海填平,毅力坚强),诗中是这样唱的: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探究活动:你从顾炎武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谈谈你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第二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1841年,由于投降派的陷害,林则徐被以“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降级,充军伊犁。这首七律是他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所作。虽然他蒙受冤屈,但报国之志并未稍减,依然表示:即使被谪贬边疆,只要对国家有利,也将不顾个人的生死祸福为之奋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在这里,“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宾结构“以生死(实际是‘以死’)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