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举考试制度专题 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研究所 杨林坤 yanglink@lzu.edu.cn 开笔礼 ??? ●正衣冠 ??? ●平步青云 ??? ●状元巾洗脸 ??? ●朱砂开智 ??? ●敲启智钟 ??? ●启蒙描红 ●举茶奉师 ??? ●金桂许愿 蒙学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弟子规》《神童诗》《小儿语》 《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名贤集》《千家诗》 《朱柏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二十四孝》 《闺训》《 改良女儿经》 童生 凡读书人参加过考试,而未进秀才者,为童生。 三级考试:县考、府试、院试 社会地位和待遇: 1诉讼时可具名童生某人 2考秀才时受重视 3死后神主“待赠登仕郎” 监生 监生者,国子监肄业生也。 (贡生) 监生:恩监、荫监、优监、例监 社会地位和待遇: 1比童生高,比秀才低。 2优者可参加廷试。 3有顶戴,遇县官可不跪。 4死后神主“太学生”。 秀才 通过院试取得名次者,这是正途出身第一步。 院试极受重视 社会地位 1可上禀帖 2有顶戴 3可减赋税 4基层社会地位最崇 5死后神主“庠生” 廪生 秀才中的优秀者,在县学读书食饩,称廪生。 社会地位 1比秀才高一点 2可担保童生考试 3可参与县馆事务 4可做点主官 5死后神主“廪生” 贡生 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贡生: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 社会地位及出路 1可参加大挑任官,比于举人 2可任差使官 3不属县官管理 4可掌书院 举人 经过乡试取得名次者,称举人。 秋闱、贡院 乡试最重要 拜老师、会同年、会同门、刻朱卷、鹿鸣宴 社会地位 1国家储备人才,理论上可当官。 2参加会试 3与知县平行,称老爷 4祭祖点主官 进士 春闱,举人公车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取得名次者,称贡士。 贡士一个月后参加保和殿复试,称为进士。 太和殿传胪大典 琼林宴、登瀛洲、谢恩、释褐礼、题名碑 甲榜、两榜 状元、榜眼、探花、传胪 科举制度史略 创立时期 前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 分封制与“世卿世禄” 战国时期 “养士”与“军功” 汉代“察举”与“征辟”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官人)制” 隋朝开科取士的雏形 开皇三年(583)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七月,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 唐代的常科考试 常科:每年分科举行的考试称常科。 制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生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投牒自举” 常科的科目: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明经和进士是主要科目,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明经居多。 开元二十四年(736),常科由礼部侍郎主持。 武则天载初元年(689)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这是殿试的开始。 制科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制科出身,名望虽高,犹居进士之下。” 宋代各州秋季“取解试”,第二年春天礼部“礼部试”或“省试”。 范仲淹改革科举,王安石改革科举 既重经义,又有文采。三舍法取人 三级考试制度确立 开宝六年(973),宋太祖主持讲武殿复试。 英宗治平三年(1066),定省试三年一次。 考试措施完备 锁院、糊名、誉录 元朝科举一度被废,元文宗恢复考试,考试内容开始重视朱熹《四书集注》。 明代学校成为科举的必由之路。 “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明代科举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进行。 乡试每三年一次,子、卯、午、酉年举行。考试分三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题,经义四题;第二场,试论一题,判语五条,诏、诰、表一道;第三场,试经史五题。分别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举行。 南北榜争,“分地而取”原则确立。 连中三元 庶吉士 “科举视前代为盛,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也。” 顺治丁酉科场案 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顺天乡试案,杀同考官二人。江南乡试案,主考二人斩决,同考官十八人处绞,家产籍没。还有河南、山东、山西三省科场案。 康熙辛卯科场案 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江南乡试案,3人斩决,5人绞监候,秋后处决。 咸丰戊午科场案 咸丰八年(1858)顺天乡试案,惩处91人,斩决5人。 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兵部考试,试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亲试武举十二人,先试骑射,然后试策。“以策为去留,弓马为高下。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