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越京族民歌《Qua C?u gió bay过桥风吹》音乐之比较研究
广西艺术学院 张小梅(此文已发表在《艺术探索》2013第2期)
摘 要:本文笔者运用民族音乐学常用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中国东兴与越南北宁、海防京族民歌《Qua C?u gió bay过桥风吹》为主要比较研究对象,从微观处着眼分析解读其音乐艺术特征,比较其异同点,彰显其音乐的共性和个性。同时通过这首情歌折射京族民歌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传承、传播或是变异,概况相关音乐文化内涵(包括社会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等),拓宽相关学术视野。
关键词:中国 越南 京族民歌 过桥风吹 音乐比较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东盟民族艺术创作与展演研究中心”
“音乐不仅局限于单一地域,音乐的含义也不止一个地理来源”(美国Kay Kaufman Shelema,2000),走进中国和越南彼此相邻山与海的唱和,一路走来一路歌,明霞散绮,弦歌温婉,似有似无间,歌唱着京族海上牧民一道独有的风景,寻找着传承与变迁中的音乐文化主题……
中越京族民歌《Qua C?u gió bay过桥风吹》音乐构成的生存景观
中越关系源远流长,“历史总是惊人的重现”。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们,因为各种因素而成为“移民”。秦汉时期,中国南部居民大批迁徙至交趾;隋唐时代,汉人南迁至交趾者甚众;到宋、明、清时期,历史景观之一是汉族大批进入越南定居,并逐渐形成越族、汉族两个民族血统上的大融合,也意味着文化的大融合,历经千百年塑造了现代越南民族及其与汉文化有着渊源关系的越南文化。另一历史景观则是明朝武宗正德六年,海防一带的越族人带着自身的越南文化一同迁入我国东兴境内[1-4]。
京族民歌从距今4000——5000年前开始形成并发展,其很早进入古雒越人的日常社会文化和劳动生活中。在越南,从雄王统治的文郎国开始形成后,歌曲在人民生活中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越南海防京族人一部分原住民,一部分移民属于越南北部内地人漂到海边定居,京族民歌承载着音乐文化伴着移民而迁徙随着水流的方向,经过越南北方海域到中国南海北部湾。数百年来,勤劳勇敢的京族人民在我国南疆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美丽的家园。同时,为开发祖国边疆、巩固国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创造了不朽的京族史歌,京族三岛的历史,正是得益于其先民以唱歌谣的形式传唱保存下来,这正是中国京族史歌的历史来源。如上也就呈现了中越京族民歌的总体生态背景。
二、《Qua C?u gió bay过桥风吹》音乐特征分析比较
(一)《Qua C?u gió bay过桥风吹》有多种不同的变体
冯光钰先生给“同宗民歌”定义为:由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若干子体民歌群落[5]。笔者认为:对于人类共享的世界音乐文化范围内,其流传的范围更为宽广到世界各国。比如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1858一1924年)把《茉莉花》用于其歌剧《图兰多特》创作中,这是用得最多的一首中国民歌,其母体就是流行于我国江苏的《茉莉花》。近年来,在美国、日本一些合唱团皆有《茉莉花》不同的版本。
而广为流传的中越京族民歌《Qua C?u gió bay过桥风吹》,据笔者调查,在越南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传唱于各个地方以及越南的周边国家,如泰国;也有欧洲的朋友喜欢传唱这首经典情歌。在中国《Qua C?u gió bay过桥风吹》也有多个版本:第一,京族人民、民间艺人传唱;第二,由东兴文化馆改编的、苏海珍等人演唱(哈妹组合版);第三,杨倩填词,张磊编曲,雷佳演唱的(2008版);第四,独弦琴乐舞《过桥风吹》以歌伴舞的形式在“梦幻北部湾”启航晚会首演,用的是杨倩填词的版本(2010版);第五,周强在防城港首唱的《过桥风吹》,牟丹、学农作词,牟丹作曲,这是更贴近时尚生活的新时代版本(2011版);第六,独弦琴曲《过桥风吹》,主要有民间艺人苏春发老师、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教授创新演奏版。由此可知,原生型京族民歌《过桥风吹》经过几度创作后,其型态有多种变体,而其“母体”的源头在哪?
(二)《Qua C?u gió bay过桥风吹》——同宗民歌之溯源
依据笔者实地考察和我国京族三岛、越南海防、北宁的歌手们讲述得知:这首传统的经典情歌《Qua C?u gió bay过桥风吹》源自越南北宁,属于“Quan h?”即“官贺民歌”。北宁省风景秀丽,其文庙里都有用汉字写的楹联,于此不难体会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当地百姓几乎无人不会唱“北
宁官贺民歌”。 北宁是越南北方文化和艺术的摇篮,其“官贺”民歌是越南北部影响最大的一种民歌,主要流传于北宁地区及与北宁相邻的北部地区的农村。传统的“官贺”民歌没有乐器伴奏及舞蹈动作,演唱形式主要为一男一女、两男两女对唱、也有多位男女对唱,以唱“情”为主,表演者同时也是观赏者(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