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系辞上传第八章
周 易 繫 辭 上 傳 第 八 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變化。
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岀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岀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而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而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岀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語譯】
聖人作易之初,見天下萬事萬物之繁雜幽深,因此取其具體之形象,歸納成八個基本卦,用以模擬之,並象徵其適當之德性,所以稱之為卦象。聖人又見天下萬民之動作營為,千變萬化,因此觀察其變化中合理而適時可用者,推演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呈現一切動作營為之常體典範,並撰繫其文辭,以斷定其吉凶,所以稱之為爻。
◎賾,音澤,謂事物之繁雜幽深。
【先哲釋義】
1 . 韓康伯曰:乾剛坤柔,各有其體,故曰「擬諸形容」。典禮,適時之所用也。
2 . 孔穎達曰:賾,謂幽深難見也。六十四卦皆擬諸形容,象其物宜也。若象陽物,宜於剛也;若象陰物,宜於柔也,是各象其物之所宜也。既觀其會通,而行其典禮,以定一爻之通變。會通典禮,得則為吉,失則為凶,此會通而為爻也。而有三百八十四爻,下繫屬文辭,以斷其吉凶。爻者,效也,效諸物之變通,故上章云「爻者,言乎變也。」
3 . 項安世曰:聖人以「天地雷風」之辭,擬其形容;以「健順動入」之辭,象其物宜。
4 . 吳澄曰:會通,謂大中至正之理,非一偏一曲有所拘礙者也。聖人見天下不一之動,而觀其極善之理,以行其事;見理精審,則行事允當也。其以處事之法為辭,繫於各爻之下,使筮而遇此爻者,知如此處事則吉,不如此處事則凶。
5 . 錢澄之曰:盤根之會,人見為礙者,聖人觀之,必有其通。非權宜之行,而為典禮之行,蓋確乎不可易也。韓宣子至魯,見易象而嘆曰「周禮盡在魯矣」,三百八十四爻,其言吉者,皆順於禮者也;言凶悔吝者,皆悖於禮者也。故曰「禮原大易」。
6 . 劉沅曰:自有天地,物象紛呈,各有其象,各有其宜。聖人以卜筮擬而象之,凡天地間之物象統此矣。變動無常,理則有常,聖人以爻義示人,繫辭以斷其吉凶,使其知無定而有一定。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變化。
【語譯】
聖人於周易中以六十四卦,擬議天下萬事萬物之象,意象明徴,易學易知,因此學者對此天下最繁雜幽深之道理,亦不至於嫌棄厭惡。並以三百八十四爻,擬議天下千變萬化之動作營為,另加繫辭以示處事之方,因此學者觀察易爻,亦不致茫然紛亂。可知周易之構成原則,是先比擬物象,然後設辭以言其義理;先審議物情,然後立爻以明其變動。因此吾人處事應物,當合此比擬與審議二者之功,一切言行皆能預先擬測斟酌,詳加討論,則能盡其變化之道,而成就如神的事業。
【先哲釋義】
1 . 韓康伯曰:易之為書,不可遠也,惡之則逆於順,錯之則乖於理。擬議以動,則盡變化之道。
2 . 孔穎達曰:言則先擬也,動則先議也,則能成盡其變化之道。
3 . 吳澄曰:六十四卦之象,所以彰顯天下至幽之義,而名言宜稱,人所易知,則自不致厭惡其賾矣。三百八十四爻之辭,所以該載天下至多之事,而處決精當,人所易從,則自不致紛亂其動矣。
4 . 劉沅曰:事至赜,然皆天理所流行;變至動,然有天命以主宰。惟不可惡,故須得形容而合物宜;惟不可亂,故須觀會通以行典禮。時中在是矣。
5 . 馬其昶曰:聖人觀卦爻時義,擬議其動之當否,而示人以所宜處之道,故曰「擬議以成其變化」。
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