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拣麦穗2
【教学目的】 ? 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 “张洁的文字极富于视觉美感,清冽而飘逸,色彩瑰丽而变幻,宛如善良的女巫轻轻转动着掌心的水晶球。” ——儿童文学作家萧萍 试读课文,注意生词生字,思考作者在《拣麦穗》中所反映的感情基调。 Jiǎn 1.挑选:挑肥~瘦;2.同“捡”。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1.谁拣麦穗? 2.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 3.梦实现了吗? 4.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5.课文分几部分? 6.主题 1.“我”和姑娘们。 2.姑娘们:换取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我:嫁卖灶糖老汉。 3.梦想破灭。 4.姑娘们:麻木、顺受。 我: 寄托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 5.第一部分:姑娘们的梦(姑娘们拣麦穗)——叙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幻梦以及幻梦破灭; 第二部分:我的梦(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回忆“我”童年拣麦穗的幻梦以及得到温爱; 第三部分:梦幻的破灭(或卖灶糖的老汉去了)——卖灶糖老人的离去,“我”渴望爱的幻想破灭。 文章通过对一个农村小姑娘天真、烂漫、充满无边遐思幻想新心情的描写与刻画,歌颂了人性美和情感美。 五、赏析全文 3.铺垫——为“我”出场作铺垫 总领全文,并贯穿全文,为同时为下文写“我”儿时幼稚、纯真的梦作铺垫。 4.对比——两者对梦想的态度 描述两种美梦的破灭(农村姑娘在梦想破灭后,便忘记了梦想,不再梦想。“我” 在梦想破灭后,“常常想起他”,仍然坚守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孜孜追求的信念。)不难发现,两种美梦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反差。 第二部分 “我”的梦——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回忆“我”童年拣麦穗的幻梦以及得到温爱。 1.我是怎样的女孩?动作、语言、心理 4.我与二姨的对话体现了什么情调? 5.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肖像、语言 A.课文写到“我”在村口的柿子树下站着等卖灶糖的老汉时,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 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第7段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第9段 象征——明写甲事物,暗写乙事物。 反衬——是行文时为了突出某一重要人物或事物,将相反或相对立的人物、事物、景物放在一起对照的一种写作构思方法。 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以乐景写哀景,写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老汉离世的悲伤、痛苦、怀念之情。 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 六、品味语言、细节描写 大家已感受到文中弥漫的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下面请大家共同来品味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印象深刻的句子,看看能否有更深刻更细腻的感受。 1.等到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窑的时候,她想的又是什么呢? 唉,她能想什么呢! ①月亮升起仿佛是隐秘的,羞涩的,犹如少女拣麦穗时的心情。 ②突出“能”,她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个好人。 2.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实在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又有多么大的不同。 但是,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那种心情了。 “拣呀、缝呀、绣呀”似乎有些重复,换成“当初”,不是更简洁吗? “依依顺顺”去掉之后,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①强调她们为准备嫁妆做了许多,而这一切在她们出嫁时全都成为一场虚空,更显出惆怅和伤感。 ②“依依顺顺”有这样的意味:梦幻破灭就破灭吧,认命吧。这里有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同。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3.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把“常常”换成“很”,好吗?“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用词既不美,又与前文重复,删掉也不影响句子表达,那么可否删掉?最后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很”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pdf VIP
- 200句搞定高考词汇.pdf VIP
-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质量验收规范.pdf VIP
- HITACHI日立空气净化器EP-A5000.doc VIP
- 16J604 塑料门窗(建筑图集).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解答题专题训练 (12)(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绵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药店员工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ACP云计算考试题库.pdf
- 2025年及未来5年高级铝制品项目市场数据调查、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