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假如那一巴掌下去.doc
假如那一巴掌下去
夏末的午后,几个妈妈带着孩子三三两两在树荫下乘凉,阳光晒得人直想打盹。可就在这个宁静的公园里,烧烤区的边上,有一对父子的声音大起来了。
仔细听了听,好像是因为孩子想要再玩一样新的项目,一直在缠着父亲,而父亲却不耐烦地想拽着孩子回家。僵持了好一会儿后,年轻的父亲被缠得没办法了,暴跳而起,举起了巴掌大喝一声:“你再磨叽,就一巴掌盖过去!”
巴掌扬起来时,孩子往后缩了几步,抽泣了起来。父亲似乎特别见不得孩子哭,又是一声大喝:“还敢哭!”
我正为孩子接下来的遭遇揪心,好在,孩子妈妈及时地冲了上来,拉着他战略转移了。
那一巴掌真的打下去,会怎样呢?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几乎在所有的来访者身上,都发现到一个共性:对自己内在需求的无力看见,无力支持。
他们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表现,一种是一直很乖,很懂事,很听话,像是个美好的布娃娃,家长、老师、社会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另一种则呈现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唯我独尊,只以自己的需要为需要。
那位爸爸若真的“一个巴掌盖过去”,就是用典型的外界暴力规则一次性盖住孩子的所有要求,其反设台词是:你再敢为自己提要求,就得接受狂风暴雨的折磨。这时,孩子首先形成这样一个自我信念:为自己提要求,是不对的。
接下来,更糟糕的是,当孩子用哭泣来安慰自己时,爸爸进一步提出了“不许哭”的要求。这时,孩子的自我信念递进为:安慰自己也是不对的。
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形在家里反复重复,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孩子会变得乖巧听话,不提要求,且无力安慰自己。但是,人只要活着,就会有要求,这些要求尽管不被看见,却一直在,甚至越积越多。也许哪一天,就变成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我们附近的一个小区,一名高中生选在妈妈下班的时间,从七楼一跃而下,意思要“死在妈妈面前”。邻居们无不惊诧扼腕,纷纷叹息说:“怎么会这样呢?这孩子从小就乖巧懂事,怎么会突然走上这条路?”
在我看,也许这并不是突然,只是一场最终的剧烈抗争。
亲子关系中,父母的主导最重要;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自体发展的源泉。形象一点说,父母是孩子与世界连接的桥梁,这座桥怎么连接、质量如何,都决定了孩子以后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世界,发展出什么样的自体结构。
那天,见证这对父子冲突的还有些住在附近的人。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我听到了一个爸爸讲述自己的处理方式。
当时,孩子也在向他提要求,想多玩一个钓鱼游戏。他仔细地听了孩子的要求后说:“钓鱼很好玩,爸爸小时候也非常喜欢玩。但今天你已经玩了三项,出门前咱们商量过,爸爸只赞助你玩三项,第四项爸爸就不负责了。”(充分共情和理解后,再表达自己的界限和态度。)
孩子自然有点沮丧。爸爸接着说,你有带零花钱在身上不?或者,这个游戏这么好玩,爸爸回家存好钱,下周带你再来玩一次?(提供选择,抚慰孩子。)
孩子摸摸口袋,没带零花钱,于是他肯定地告诉父亲,自己非常想玩,下周一定要来。(孩子综合了内在的渴望与外在的条件,作出属于他自己的选择。)
后来呢?后来当然是父子俩高高兴兴地牵着手,回家吃饭去了。
相比之下,你觉得是一巴掌盖下来有效呢,还是跟孩子聊上这几句有效?
有用的愤怒
中国社会普遍是反愤怒的。可能我们讲求中庸,大家以和为贵,你好我也好,见面打招呼,每个人脸上都笑哈哈……慢慢形成一个预期:愤怒是不好的,是破坏关系的,是影响形象的,是一无是处的。
但即便不表现,愤怒一样在。它躲在我们身体深处,在心灵里,在性格里,在表情上,在手指尖;它委屈地四处乱窜,却无处释放。
和笑、哭一样,愤怒本身就是我们情绪的一种,像手和脚一样,是我们活下去的重要伙伴与工具。它的用处在于:
首先,它是一个信号弹。愤怒升起时,它告诉我们:“现在,你正经历一些不愿意的事,要不要仔细看看内心的真实想法?”
其次,它有巨大的动力作用。当愤怒的火焰燃烧时,可以支持我们有力地保卫自己的边界,展现真实人格。
所以,有问题的不是愤怒本身,是我们没有学会正确地去对待愤怒。愤怒就像是苹果,再好吃的苹果总是捂着,也会烂――不拿它出来,你怎么使用它、驯化它、控制它?
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愤怒,我建议:
1.当孩子愤怒时,家长只需认识到:这代表着孩子内心深处有一个强烈的需要,代表着孩子正在维持他的边界。这时我们可以这么说:“看上去,你非常生气,怎么了?”用稳定的态度去面对孩子,传达出宽和的抱持。家长稳定的时候,孩子也能明白,这时爸妈是支持我的,愿意听我的想法,即:沟通是有可能的。
2.接下来,倾听孩子的诉说,进而表明立场――根据当下能力,拒绝或者给予。
表达拒绝时,家长如有内疚感,孩子会接收到;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算中心及算力产业集群项目运营管理方案.docx VIP
- 2025安徽芜湖市湾沚区招聘社区工作者1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锅炉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格+工艺文件汇编)-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docx
- 甲状腺科普宣教.pptx VIP
- 贵州省2025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中职生文化综合语文试题答案.docx VIP
- 智算中心及算力产业集群项目节能评估报告.docx VIP
- 甲状腺的科普宣教.pptx VIP
- 高考试题——物理(全国卷)云南.doc VIP
- 智算中心建设可行性分析.docx VIP
- 产前筛查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文件.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