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doc
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接受亚低温联合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好转,结论:与单纯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相比,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方案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且预后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机械通气治疗;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17-01
重度颅脑损伤主要包括广泛脑挫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颅内出血等。颅脑损伤会导致颅内压力迅速增高,进而发生脑组织供氧失衡和脑血流灌注不足等临床症状,具有较高死亡或致残的风险[1]。亚低温对于急性重度脑损伤患者脑部的保护作用已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认可。同时,联合利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于提高患者血氧,增加氧气供应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2]。本次临床研究对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在30―65岁,平均年龄为40.6±5.8岁,患者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7例,摔伤10例,砸伤3例,格拉斯哥昏迷(GSC)评分(5.8±1.9);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8―63岁,平均年龄为38.9±3.4岁,患者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5例,摔伤9例,砸伤6例,格拉斯哥昏迷(GSC)评分(6.0±1.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伤势分别给予脱水、止血、防感染等急救处理,需手术者立即开颅手术。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首先切开气管,以迅速缓解颅内高压状态,同时使用机械辅助通气设备保持通气治疗,治疗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血气指标水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头部选择性或全身亚低温治疗,治疗选用降温毯和冬眠合剂(度冷丁、异丙嗪、氯丙嗪)静脉泵滴入。
1.3 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接受随访,并使用格拉斯哥(GSC)预后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5个等级。总有效率等于重残率、中残率、良好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进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当P0.05时确定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0
3 讨 论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性循环和呼吸系统容易发生紊乱,进而导致低氧血症和呼吸功能紊乱,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引起其他器官的损害及继发性脑损害。及时给予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障碍,提高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血气指标水平。文献报道早期采取机械通气能够帮助患者度过脑水肿高峰期,降低颅内压力,可显著改善病情,提高恢复率[3]。
近年来相关临床医学研究表明,亚低温(30-33℃)用于治疗急性重度脑损伤具有较理想的疗效,能显著保护颅脑功能,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采用冰毯与冬眠合剂相结合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时避免发生肌颤,同时冬眠合剂还能够抑制植物神经中枢和小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大脑皮层,使患者进入冬眠状态,降低机体耗氧量,避免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并发症的发生[4]。本次医学研究表明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方案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且预后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万福, 汤建明, 王茂德, 等. 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6, 5(4): 349-351.
[2] 只达石, 张赛. 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机理及临床疗效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 17(5): 316-320.
[3] 郁群, 杜新建. 机械通气在颅脑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J]. 上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改进流产后服务模式对育龄妇女情绪及预后的影响.doc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其启示.doc
- 攻下逐瘀法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doc
- 放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doc
- 放射平片与CT在诊断脊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doc
- 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分析.doc
- 放牛班的春天.doc
- 放疗摆位中易出现的误差和原因.doc
- 放飞体育梦想:青少年运动与中国未来.doc
- 政工工作在企业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解析.doc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