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汉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doc

李汉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关键词:名医经验;李汉文;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38   中图分类号:R259.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116-02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通过血液、体液或其他途径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CHB属中医“黄疸”、“胁痛”、“积聚”、“虚劳”、“郁证”、“肝着”等范畴。山东省名老中医李汉文主任医师强调CHB以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为病机核心,而湿毒蕴结,久病入络,使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则是发病的关键因素。笔者有幸侍其左右,现就李师治疗CHB经验作一总结,以飨读者。   1 病证结合,扬辨证论治优势,调理整体   《灵胎医书?序》云:“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今人有不识病名,执所谓辨证论治,随证治之者,实则不识病之误也。”李师认为,中医强调“先议病”,并未因辨证论治的成熟和核心地位的确定而忽略辨病,明确的疾病诊断是治疗的前提。临证遵循既抓住基本病理特点与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以辨证论治,遣药组方上又不忽略配伍半枝莲、虎杖等抗HBV中药的原则,以加强肝脏微循环的改善。治疗上,李师强调CHB发病的病位在肝,与脏腑气血整体之变密不可分,又可传变,故不宜见肝治肝。临床上要善于谨审病因,辨证论治,通过调节整体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2 邪毒作祟,立解毒化瘀总纲,调和阴阳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认为“湿热相搏”是黄疸为病的直接原因。张仲景继承这一思想,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提出:“黄家所得,以湿得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疸》亦指出:“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与胃之浊气共并,上不得越,下不得泄,薰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薰黄,阴主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2HM051)   通讯作者:邓华亮,E-mail:dhl1002@sina.cn   晦,治在脾。”以上论述提示该病总由脾虚湿盛,邪毒内侵,湿盛恋邪,导致整个病变过程缠绵难愈,而邪毒则标志了CHB的传染特性。   李师主张中医将CHB命名为“肝瘟”[1],认为邪毒作祟贯穿了CHB发病始终。其病变主要是宿主免疫应答的结果,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和病毒逃避免疫攻击的能力决定着HBV感染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由于肝脏清除内毒素能力下降,内毒素侵入体循环从而导致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损害[2]。唐?王冰《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对《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之论有注解曰:“勇而能断故曰将军,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对此,李师解读为肝具抵御外辱、匡扶正义之能,这似与西医所谓肝脏为解毒器官的观念不谋而合,认为邪毒侵入机体,湿热瘀毒结聚肝经,深伏肝经血络,影响肝脏正常疏泄功能,乖戾致变,乘脾及肾,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故在临床上强调要谨守病机,立解毒化瘀为施治总纲以调和阴阳,临证多用赤芍、牡丹皮、郁金、泽兰、丹参、牛膝、桃仁、红花、虎杖等,并视湿热瘀毒盛衰消长而随证加减。   3 久病入络,行通补络脉大法,和畅气血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认为:“凡肝气胁痛,初时在气,久则入络。”可见,毒损肝络导致脏腑失和,络脉痹阻或络虚邪留,最终体现为全身络脉受损,以肝络为甚。肝瘀血日久,痞块渐大,脉络瘀阻,隧道壅塞不通,水湿停聚于内,腹部胀大如鼓,甚至青筋显露,形成臌胀。揭示了由CHB失治导致肝硬化的中医学病理机制。现代医学认为,肝窦内皮细胞是肝脏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肝脏微循环是肝细胞与血窦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肝脏微循环障碍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3]。肝窦在生理上与肝之络脉相似,病理改变与中医病邪入络影响脏腑功能是一致的。作为气血运行的通路,络是内外之邪侵袭的通路与途径,是疾病传变的中心环节。李师认为,病变久治不愈,由经入络,由气及血,最终可导致机体津血渗灌失常,从而形成络病。故治疗应辨证施以辛温   通络、辛润通络、逐瘀通络、虫类搜剔通络或补益肝络之虚,总以通络为总体原则,以和畅气血。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2010年8月12日初诊。患者有CHB病史20余年。近来胁痛、以刺痛为主,情绪波动时症状明显,面色萎黄,食后胃脘痞闷不舒,偶发口干口苦,二便调,舌质黯,苔黄腻,脉弦细。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断:胁痛,证属湿热内蕴、痰瘀交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