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帝的笑声《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
上帝的笑声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
李树明撰
一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面对了犹太人这句精彩谚语,很长时间以来,撰者都不知道上帝究竟是鼓励人们思考呢,还是反对人们思考,或者人们思考与否上帝都要笑,或者……但无论是哪种结论,上帝那笑里都充满着无尽智慧,上帝那笑都是善意的。上帝有足够理由来笑,想怎么笑就怎么笑,上帝慈悲而智慧。
尽管撰者亦十分清楚上帝万德万能且爱世人,但还是不明白上帝那发笑技术操作层面上的终极含义。也就是说,他老人家发笑有没有目的性?如果有,那又是什么?……思考了很长时间,百思不得其解。
撰者本来就是个糊涂颠倒之辈,在上帝的笑声里愈发糊涂颠倒了。亦如当年赶时髦,悬挂了郑板桥那《难得糊涂》之招牌一样可笑。本来就不聪明,还难得什么糊涂啊?由糊涂转糊涂,结局只能更糊涂!郑老爷那是针对聪明人而演说,非我等愚钝糊涂之徒。从此,再也不敢糊涂!
撰者不得不经常作如此之想:“也许我等东方羔羊,根本就不具备理解西方上帝的能力。”然而,却又做不到甘心认账,因此而暗暗自言:“上帝对西方人发笑,我们东方人完全有理由不予理睬。”因此而出口牢骚:“你上帝不好好待在西方,到东方来抢地盘……还指手画脚,发什么笑啊? 上帝发笑,对东方人来说,不是好事。别再来个三次大战什么……”因此而公然诽谤:“上帝缺失博爱之心,有偏见,不公正,没水平,狭隘自私,唯利是图!”
于是乎,很长时间以来,不再理睬上帝发笑。
然而,上帝毕竟是上帝,不是郑板桥。在这个时代,你可以对郑板桥忽略不计,但你不能忽视上帝之存在,乃至于上帝一个小小喷嚏儿。你可以看不破上帝之笑,但在态度方面,必须站在历史高度予以重视!
二
心存了敬畏,思考着上帝之笑,过了若干年……愈思考愈穷困潦倒,愈穷困潦倒愈胡思乱考,直到一九八五年。
一九八五年五月,作为小说家的米兰·昆德拉前往耶路撒冷接受文学大奖。大奖之下,大言生焉。米兰·昆德拉受犹太谚语启迪,在颁奖典礼上作了一篇题为《小说与欧洲》的著名演讲,演绎出如下颇具聪明之大说: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人永远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小说的艺术》第199页;米兰·昆德拉著、董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小说大家米兰·昆德拉尽管一直没有停止深入思考,但其聪辩的确过人也!
撰者这才恍然大悟:上帝并不赞成人们思考!
在认知上帝的激情驱使下,撰者不得不《圣经》,不得不进入那遥远的前苏格拉底群,一路扫描式走来,直到点击二十世纪最为激动人心的两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
对于罗素高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维特根斯坦,撰者很是敬仰他那极好的人格修养,佩服他那自己推翻自己从而创建两种水火不相容哲学之德能勇气,赞叹他那思想文学外观与其思想深刻严肃性之精美圆融。这并非一孔之见,英国杰出哲学家牛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安东尼·奎因顿亦是如此评价维特根斯坦(《思想家——与十五位杰出哲学家的对话》“第二版 ”第109页至132页;布莱恩·麦基编、周穗明 翁寒松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北京版)。
然而,令撰者对其保持长久之兴趣的并非仅仅如是美誉,而是维特根斯坦之天才著作——《逻辑哲学论》之三言:
其首,开笔一句:“世界是由一切发生的事件所构成的。”
其中,承接一语:“世界的意义必须在世界以外了解。”
其终,圆满一说:“凡是不可以说的,对它就必须沉默。”
(《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逻辑哲学论》“英美哲学卷”第167、174、175页;俞吾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依次妙语连珠,智仁勇三德具备,从容含玩,其味无穷矣。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几近上帝之笑。
在与海德格尔交流了五年之久,撰者才承认海德格尔实际上已经死了三十多年的事实,因此感慨万千,甚至泪眼婆娑。
海德格尔死了……
这位曾在上帝卵翼下成长起来的天之骄子,并不老实听话,因此而没有得到上帝之笑的真谛,反而大加特加思考,一九一九年终于走上了“公开与天主教进行‘粗暴的反叛’”道路(《海德格尔传——来自德国的大师》第149页;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著、靳希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自此之后,海德格尔“实质上是一个信仰自由而确有自由信仰的人”了(《海德格尔传》第245页;张祥龙著,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海德格尔因思考而大红大紫,因思考而大起大落甚至痛苦恐惧以至身心崩溃。然而,上帝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并不计较这位叛逆哲学家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在生命最后,主动要求安眠于上帝怀抱。
传记者记载如下:
1976年1月,海德格尔请求他儿时教堂镇的同乡、弗莱堡大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