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绝招7 读懂诗歌,分析特征-形象题
练备考主打题1.(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泊长台驿
张 咏①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②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③。
【注】①张咏曾因数次犯颜直谏宋太宗、宋真宗,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②《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此中唯宜饮酒。”③《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诗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但仍心念君王、天下,绝不归隐,不沽名钓誉的诗人形象。
(2)一是借事抒怀。作者借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仕途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怀。二是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达到“情态毕现”。三是用典。“满引浓醪”暗用谢蕍之典,表达自己的愤激与无可奈何;结句反用周颙之典,表明作者恋位不辞出于拳拳为国之心,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
解析:(1)解答此题,需理解诗歌大意,找出体现诗人形象的词句,并结合注释了解相关背景,综合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古楚城东面的渡头边,自斟自饮,自得其乐,已懒得再向朝廷进谏忠言。再看注释①,了解当时的背景,诗人因犯颜直谏,被贬谪到地方,可见诗人这种表面上的自饮自乐,其实隐含着激愤不平之情。后两句说:我仍然眷恋这圣明的朝代,还不想就此隐退去到林泉之间;倒不是山神不肯将我接纳,他完全知道我淡泊名利的心念。“恋明时”“休未得”及《北山移文》中的典故明确表达了诗人仍然心念君王和天下、不愿归隐的情怀。
(2)解答此题,先品读全诗,确定抒情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写的是诗人出行途中,住宿驿站,饮酒抒怀等事,诗人愤激、关心国事的思想感情通过叙事体现出来。通过注释可知,诗歌还运用了谢
2.(2016·安徽省合肥市三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
岑 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主帅,指封常清。
(1)本诗后面两联,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间接抒情。颈联借对欢聚场景的描绘间接表达边塞将士欢庆佳节的愉悦之情,同时含蓄地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②直接抒情。尾联“幸”字直接抒发对边境安定的欣喜之情,“荷”字直接抒发对封大夫的爱戴之情。
(2)①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②将士们的高歌豪饮、纵情醉舞,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③而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
解析:(1)在后面两联中,颈联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属于间接抒情;尾联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属于直接抒情。
(2)首联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doc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课件2 新人教版.ppt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课件1 新人教版.ppt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1 新人教版.ppt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件2 新人教版.ppt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达标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ppt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1.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说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重难点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ppt
-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1.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课件1 新人教版.ppt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绝招2 梳理主干,三重比对课件.ppt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8 鉴赏语句,掌握手法-手法题(含语言).doc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10 比较鉴赏,探寻异同-比较题课件.ppt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7 读懂诗歌,分析特征-形象题课件.ppt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教师用书.doc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九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doc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九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教师用书.doc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8 鉴赏语句,掌握手法-手法题(含语言)课件.ppt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九 语言表达连贯(客观题)绝招27“排列句序题”解题技法.doc
- (通用版)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编 知识专题突破篇 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绝招9 复杂情感,深度分析-情感题课件.ppt
最近下载
- 劳动教育论文:依托学校种植园培养小学生劳技素养的实践研究.docx VIP
- 《斯特林制冷机》课件.ppt VIP
- 2024北京清华附中初二(上)期中物理(教师版).docx
- 2025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帝国主义批评.pdf
-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Unit3Festivalsandcustoms写作指导介绍传统节日课件牛津译林版必修第二册.pptx VIP
- 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pdf
- 统计预测与决策教材.pdf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Prayer X钢琴谱五线谱 完整版原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