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教科书中记录单的利用情况调查.doc

关于小学科学教科书中记录单的利用情况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小学科学教科书中记录单的利用情况调查

关于小学科学教科书中记录单的利用情况调查 【问题来源】 这段时间我们都在进行期中复习,在复习科学的时候,翻开书本,我的目光立即被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图片所吸引,注视着这些图片,心想:它在向我们阐述着怎样的科学奥秘呢?当我再想深入了解的时候,发现我的知识受阻了,横在眼前的是一张实验记录单,而我的记录单上却没有任何数据来指引我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再翻阅后面学习过的诸多知识,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科学书本要这么设计呢?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老师,老师说,新课程改革之后,科学书才如此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我们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让我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我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我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似懂非懂的听着老师的解释,还是质疑,我们的科学教科书为什么不能像语文、数学或英语等其他教科书一样,得到更好的利用,就如占了教科书大多数版面的实验记录单,很多都不能得以利用。既然存在着又发挥不了作用,那为什么要在教科书中设计添加这些记录单呢? 【调查准备】 究竟这些记录单的利用率有多高?带着这个疑问,我准备对我们学校3—6年级同学的科学教科书中记录单的利用情况做了一次抽样调查。 调查前,我了解到三、四年级的科学课全部由苏老师担任,五年级的科学课分别由他们的数学老师兼任,六年级有三个班的科学课也分别由他们的数学老师兼任,另一个班级则由一名语文老师兼任。针对这种情况,我准备抽样调查三、四年级段各两个班,五年级段各老师兼任的一个班,以及六年级段的四个班级。 恰由于现在正值学期期中,各班的科学课也才学了一半,在徐老师的指导下,我整理出他们学到目前为止教科书上所有的表格或记录单页数,绘制表格,以备调查时方便记录。 表格如下: (三年级上册) P5 P9 P11 P17 P18 P31 P32 P36 P38 P39 P40 1 2 …… 有记录 无记录 记录不完整 (注:最后三行用作数据统计) 【调查发现】 在调查过程发现,我们对教科书中科学记录单的利用情况并不好,很多记录单都没有体现出它们存在的价值。 从整体上看来,三、四年级段的科学记录单利用情况比五、六年级段的情况好很多。而六年级段又比五年级段好。尤其在调查六(4)班的时候,也是我最后调查的一个班级,他们的记录单做得很完整,几乎做到张张有利用,人人有记录,让我为之诧异和感叹。同时又让我发现一种现象,记录单的利用与所任教科学的老师有关: 1、专职型科学老师:三、四年级的科学课全部由苏老师担任,而苏老师也是我们这么多科学老师中唯一一位专职教授科学的老师,因此对于科学教科书也会投入全部的精力去探究挖掘,对于学生的科学思想把握的更深刻,因此她所任教的这两个年级段科学记录单的利用率也最高。 研究型科学老师:六(4)班的科学课由林老师担任,他对于科学的热情能感染周围的很多学生,甚至老师。由此可见,由他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探究欲高涨,在科学记录单上就体现出来了。 兼任型科学老师:所谓“术业有专攻”,其余的班级皆有数学或语文老师兼任,相应的这些老师对于科学实验及其记录并不重视或没有这种意识。五(3)班全部记录单0利用,五(4)班也仅仅利用了11个中的4个。因此五年级的科学记录单的利用率是全校最低的。六年级其余三个班的利用情况也不好。 作最后的数据整理(见附录)的时候,我发现记录单的利用情况还与它们的类型有关: 1、描述类记录单:如 “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三年级P30),“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四年级P2)等,这些描述现象或特征的记录单,大多数同学都做好认真记录,有些还配图作以形象说明。 2、观察类记录单:如“我观察的大树”(三年级P5),“生态瓶观察记录表”(五年级P16)等,这些需要同学们在课外观察或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做好的记录,所有同学几乎都是0记录。 3、实验操作类记录单:科学理论需要实验来验证,因此这类记录单最多的出现在教科书中,可利用率呢?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三年级P31),“纸梁的宽、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六年级P27、28)等,同学的记录相对比较完整,而一些稍复杂的实验操作,如“滑轮组的作用探究”(六年级P15),就很少会有利用。此外,我还发现,这类记录单后往往会让我们书写实验结论,但即便有实验数据的同学,也很少会给出实验结论。 【问题猜测】 教科书中记录单的存在为什么得不到相应的利用,并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呢?对可能的原因我进行以下猜测: 1、从同一个实验有些有记录而有些无记录的情况分析,可能是进行小组

文档评论(0)

dfg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