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第二部分 内应力作用与构造地貌的生成 第一节 地壳的运动 一、地壳运动及其特点 1、地壳运动的概念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由于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和活动。地壳的内力又称为内应力。内应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核能。 2、地壳运动的特点 ①、普遍性和永恒性 ②、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的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挤压、拉张、及其剪切运动,使地壳发生形变。这种运动可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和断裂构造。因此,地壳的水平运动又称为造山运动。例如,中国的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喜马拉雅山,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地壳的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沿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上升和下降运动。垂直运动常常表现为规模很大的隆起或坳陷,从而造成地势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由于地壳的上升使海水退却,一部分海底成为陆地;地壳下降造成海水入侵,原来的陆地变为海洋。因此,地壳的垂直运动又称为造陆运动。 实际上,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运动的结果也是相互渗透的,但是每一类有其共同的基本的特征。无论是哪一种运动,都可引起一个地区的沧桑变化。 从地壳发展的全部历史来看,地壳运动的总的形式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是派生的。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喜马拉雅山的生成。 二、构造地貌 1、构造地貌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有大陆、海洋、岛屿的差别,有高山、平原、盆地之分,这些最基本的地貌形态其形成、发展都同大地内力构造作用有关,所以称为大地构造地貌,或构造地貌。 2、构造地貌的分类 构造地貌可以由地壳构造运动直接形成,如构造运动隆起形成的山地、台地或构造运动坳陷形成的平原、盆地等,它们的形成和分布同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方向、受力性质有直接的关系,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或“活动构造地貌”。 还有一种构造地貌,是指地壳构造运动以后又受外力作用剥蚀而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向斜山、单斜山、背斜谷和向斜谷等,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或“次生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3、构造地貌的等级 构造地貌就其规模大小可以分为三级: 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是地壳的“大陆”和“海洋”两大地貌单元。 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是指大陆和大洋底的地形起伏,如陆地上的“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大洋底的“大洋中脊”、“大洋盆地”和海洋中的“岛屿”等。 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主要是指地球内力作用产生的地质构造被外力作用剥蚀而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单斜山”、“向斜谷”以及“火山锥”、“熔岩台地”等。 三、全球构造地貌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其中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海洋部分的平均厚度为6Km。 全球构造地貌分“大陆”、“大陆边缘”和“洋底”三大部分。 1、大陆 是指地壳出露海(水)平面的部分。 地球陆地面积为1.49×108 Km2,约占地壳总面积(5.10×108Km2)的29%,海洋占地壳总面积的71%,为3.61×108 Km2。 大陆地壳(陆壳)比大洋地壳(洋壳)厚,平原地区地壳厚约35 Km左右,山地高原区约60~70 Km。 陆壳表层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而其基础则是以“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为主的花岗质岩石。 陆壳的底基部为玄武质岩层(硅镁层),上基部为花岗质岩层(硅铝层)。 洋壳主要为玄武质岩层构成,缺失花岗质岩层(硅铝层)。 2、大陆边缘(大陆架) 指陆地周围水深小于3Km的浅海海底,成带状围绕在大陆四周,面积0.81×108Km2,占地壳总面积的16%,大陆边缘(大陆架)的地壳具有陆地到洋底的过度性质。 3、洋底 指水深超过3Km的大洋底部,地球洋底平均深3.8Km,面积2.81×108 Km2,占地壳总面积的55%。 洋底地壳的厚度比大陆地壳薄,一般仅5~10 Km。 根据地壳均衡的观点,地壳的密度是不均一的,密度越小的地块,高出海面越多,地势越高;密度越大,地势越低。实际情况也如此,陆壳平均密度为2.7g/cm3,洋壳平均密度大致为2.9g/cm3。 四、大地构造地貌 大地构造地貌是指构造地貌的第二个等级,即大陆和洋底上的地貌类型。前者包括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等;后者包括海岭、深海平原和海沟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虽然受构造运动所控制,但同时也受到外营力的改造。 1、构造山系 构造山系和大陆裂谷都是大地构造运动形成的大陆上最显著的两个地貌类型,前者表现为高大隆起的山峰系列,后者表现为凹陷的断陷谷地。它们的形成、发展和分布,都同大地构造运动,特别是中生代、新生代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有关。 构造山系的形成,大都经过不

文档评论(0)

dfg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