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唯物论 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共性的概括和抽象(多样性的统一) (2)物质的唯一属性:客观实在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说明物质独立于意识。 (3)物质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 注意: 凡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特性的现象都是物质现象 物质具体形态:实物形态、场的形态、生产关系、实践活动 掩耳盗铃——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画饼充饥——用意识代替物质 注意1: 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认它...都照样存在的,就是客观的。比如万有引力,在牛顿发现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尽管人们感觉不到、认识不到,自打有地球开始他就存在,那它就是客观的。客观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 主观:跟客观正相反,指被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比如人们想问题、做事情,都属于主观范畴。眼前有一棵树,是客观,人人都可以看到这棵树。但在不同人的眼中或同一人的不同情绪状况下,这棵树或许象征的生命力、朝气,或许是年老体衰、走向死亡;在一个木匠的眼中,或许它是一棵适合做家具的好料。在一位画家的眼中更多的看到了它的节奏、韵律与生命的美感,这就是“主观”。这颗树,仍然在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存在着,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如同供求关系。 注意2: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⑴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具体说,客观实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其外延是指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现象都是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共同具有的特性。这一特性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也不是指具体物质形态的特性,而是把世界万事万物和意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时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同的特性。 ⑵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和现象,是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它的范围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意识现象,既涵盖客观世界又涵盖主观世界。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不等于说,承认他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就是承认他人的思想是“物质”的。因为他人的思想、意识虽然对我来说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他人来说则是主观的,它仍然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东西。因此,对他人的思想我们只能说是“客观存在”,而不能说是“客观实在”。否则就混淆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界限。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唯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⑶唯物主义者所理解的客观实在同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可以概括为,客观实在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而客观存在是不依赖于“我”的个人意识而存在。 客观实在的“客观”是针对“人们”的主观而言,是绝对不变的。客观存在的“客观”是相对于“我”的主观而言,是相对的、多变的。 ⒉联系 客观存在的外延是万事万物的总和,客观实在的外延是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包括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⒊反对的错误倾向 把客观实在等同于客观存在,在哲学上是非常危险的,极易被唯心主义钻空子。存在主义者(唯心主义的一种)以“存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他们认为,一切现实的东西之所以为现实,是因为“我的存在”,“排除了人的存在”,一切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东西,都会“陷入虚无”。这种把个人的存在、“个人的主观性”当作一切存在的出发点,由此而推导出整个世界的存在的观点,是赤裸裸的个人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附:对于客观存在的理解 在本体论领域,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客观存在”是指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对本体论范围内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用物质范畴加以概括的。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128页)与之相对立的意识范畴则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宿州市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GBT 35694-2017 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pdf
- DB41T 2312-2022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施工规范.pdf VIP
- 征信简版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最新版2024年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VIP
- 胃肠道肿瘤的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pdf VIP
- 《道路深层病害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规范》DB41 T2525-2023.doc VIP
-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 .pdf
- 2021届广东省华师附属高级中学(广州总校)三下学期5月综合测试(三模)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无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