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教学资料》01-职业卫生总论.pptVIP

《职业卫生教学资料》01-职业卫生总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症状 锰中毒:锥体外系症状 铅中毒:消化道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 尘肺:呼吸系统症状 ◆体征 锰中毒:肌张力增高、震颤、闭目难立试验阳性等 尘肺:严重者有肺气肿、肺心病体征。 临床表现 ◆生物材料中毒物含量 铅作业:尿铅、血铅、发铅 汞作业:尿汞 ◆生物材料中代谢物含量 苯作业:尿酚 ◆生化指标 铅作业:尿中δALA、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特殊检查 锰中毒:肌电图 粉尘作业:胸片 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 接触性指标 效应性指标 全国职业病发病特点 职业病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 新的生产方式又造成传统职业病 新工艺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 农民工患职业病者不断增加 2005-2012年新诊断职业病人数 新病例数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 2006-2010 年新发职业病、尘肺病、职业中毒发病趋势 全国共报告职业病27420例; 其中尘肺病24206例,占当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8.28%。尘肺病例比前年有所减少 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405例和10592例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有色金属、铁道和建材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3399例、2686例、2706例和1163例,共占报告总数的72.77%。 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性肿瘤95例,以轻工、化工行业为主。 2012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 2009年5月开始,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许多员工无端患上四肢无力、手脚疼痛的“怪病”,甚至晕倒在车间。后查实为正己烷中毒。公司使用正己烷代替酒精擦拭手机触摸屏。 平均发病年龄33岁 平均接尘工龄为4.73年(1.5年-16年) 主要的问题 作业环境无防尘除尘设施,干性作业;无上岗前的培训,未告知矽尘的危害; 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无有效防护条件; 当地政府监管不力、执法不到位。 27例农民工矽肺发病情况分析 由于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 ◇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 ◇潜伏的疾病发作 ◇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 ◇劳动能力明显减退 工作有关疾病/职业多发病 Work-related Disease 噪声作业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增高 粉尘作业人群中慢性气管炎患病率增高 高温作业人群消化系统的疾病患病率增高 …… ◆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该病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 ◆通过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和改善工作环境,可减少发生 ◆不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的范围 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 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 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病 多数发生在普通人群中 主要发生在职业人群 多病因疾病 特异病因 职业暴露是多病因中的一个因素 职业暴露是最基本的因素 不享受职业病待遇 享受职业病待遇 行为(精神)和身心疾病: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紧张 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呼吸道炎症等 其他:高血压、腰背疼痛 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 三、我国职业性有害因素和健康损害的特点 * 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损害依然占职业病的大多数。但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以及不良工效学设计、强迫体位、职业性心理紧张等,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曾倍受关注的农村农药中毒和相关农业职业卫生问题有被忽视的趋势。 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和农民工健康权益的保护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工作相关疾病的因素更为复杂。 低浓度、多因素长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暴露和健康损害关系,将是新的研究领域。 四、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 *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病因预防: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主要包括 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职业卫生立法和标准、法规的制定 个人防护用品的合理使用 职业禁忌证的筛检 最理想的预防措施,但实现需要较大的费用 控制除职业因素以外的相关潜在因素,以达到更好地预防职业性疾患的效果。 用立法手段及经济政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已知增加发病危险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因素,以预防疾病。 属于一级预防。 如个体特征 ◆遗传因素 ◆年龄和性别 ◆营养不良 ◆其它疾病 ◆文化水平 ◆生活方式 增加了职业病的危险度 原始级预防 Primordial Prevention 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发病预防:定期环境监测和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病损,及时预防处理 针对病人 定期体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