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完善防治雾霾天气法律制度的思考.docVIP

有关完善防治雾霾天气法律制度的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完善防治雾霾天气法律制度的思考

有关完善防治雾霾天气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雾霾天气的概念、成因以及影响   (一)雾霾天气的概念   雾霾是由雾和霾组成的。但雾和霾的区别是,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而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有机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雾、霾的存在会降低能见度。但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能见度恶化的主要成分是霾。   雾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三种成分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形成灰霾。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包括PM10和PM2. 5 , PM10即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而PM2. 5即直径小于2. 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造成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主要是PM2. 5 , PM2. 5既有燃煤、机动车、扬尘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细颗粒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混浊的大气环境,已严重的危害到人体健康。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   雾霾天气是因异常天气造成地区大气稳定,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再加上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飘浮在空气中,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不断聚集,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而形成的。中国科学院公布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结果也指出,2013年初中东部的强雾霾事件,是一次异常天气的自然因素和人们过度排放的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污染物排放和对自然界的破坏,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内因和直接后果。   1.人为因素   第一,企业生产和居民取暖过程中,大量燃煤所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未经过工艺处理,随烟气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第二,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使用,油品品质低,使汽车的尾气排放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颗粒物等。第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大地上建筑工地遍地开花再加上因环境退化而裸露的地面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扬尘。这些污染物会在特定的大气环境下形成雾霾,同时也可造成不同地区的污染物叠加污染。   2.自然因素   雾霾形成的直接诱因是特殊的气象条件。雾霾发生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流动,在空气中不断积累,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直接造成了雾霾的形成。在无污染地区,气象条件在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雾会随着白天气温的上升而逐渐消散。但是,在重污染地区,雾与大气污染物叠加后,就会形成雾霾,严重的雾霾在无风的情况下是很难消散的。   因此,雾霾主要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要想根治雾霾,需从导致雾霾形成的人为因素着手。   (三)雾霾天气的影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时发布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空气质量达到了重度污染,北京、河北等地PM2. 5数值甚至一度逼近1000。2013年1月13日10时35分北京市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发布。   大范围雾霾天气引发了多地交通受限、航班延误、病患增加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综上所述。雾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交通。不仅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飞和降落,还会导致高速公路封闭、交通事故增多;二是危害人体健康。在雾霾天气环境下,医院的呼吸病人明显增多就是很明显的例证。   二、国外发达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因一连几日无风。伦敦城被大雾笼罩,适逢冬季,大量燃煤所产生的污染物在无风状态下无法散去,在空中污染物和水蒸气混合,致使连续四五天伦敦上空烟雾密布,空中、陆地能见度极差。致使航班被迫取消,汽车在白天也须开灯行驶,行人出行更加艰难只能摸索前行。许多人出现眼睛刺痛、呼吸不畅、咳嗽不断等身体不适症状。伦敦医院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满为患。4天时间内就死亡了4000多人,又有8000多人在2个月后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这起事件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重视,意识到了雾霾天气防治的重要性,并对1956年英国洁净空气法案的通过,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伦敦烟雾事件是环保主义者眼中20世纪重大环境灾害事件之一,并且在多部环境科学教科书中把它列为煤烟型空气污染的典型案例。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用煤气和电力代替燃煤,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区,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使城市大气污染情况大幅降低了约80 %,同时严格执行清洁空气法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伦敦终于在半个世纪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第一次发生在1952年12月,第二次发生在1955年9月,两次事件共引起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800余人。洛杉矶市是当时的美国第三大城市,拥有发达的制造工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