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二过关检测题12.docVIP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二过关检测题1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二过关检测题12.doc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基础夯实 1.德国入侵某国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质疑:“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这里的“某国”“另一个小孩”是指(  ) (导学                  A.捷克斯洛伐克 B.奥地利 C.波兰 D.苏联 解析:英法的绥靖政策先后使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小孩”灭亡,“另一个小孩”显然指波兰。 答案:C 2.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证明了罗斯福这一论断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解析:紧扣材料观点分析可知,法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略,最终遭到德国打击而投降。 答案:B 3.“我,戴高乐将军,现在在伦敦发出广播讲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兰西抗战的烽火都不可能被扑灭。”该讲话反映出(  ) A.“自由法国”运动兴起 B.法国贝当政府坚决抗击德国 C.敦刻尔克撤退的惨烈状况 D.法军配合不列颠空战 解析:1940年6月,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发起“自由法国”运动,坚决抵抗德国侵略,而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 答案:A 4.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来取胜的,但是,他们被击退了。”这句话中“他们被击退了”的含义是(  )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解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将33万多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击保存了实力。 答案:C 5.“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领导人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这段话表明英国(  ) (导学 A.继续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B.要坚决抗击法西斯的侵略 C.继续维持“静坐战争”局面 D.以此恐吓德国而阻止侵略 解析:丘吉尔的上台,标志着英国放弃绥靖政策,走上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道路。 答案:B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军约德尔将军战后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时说:“如果说我们没有在1939年崩溃,那仅仅是由于在波兰战役期间,英法两国将近110个师在西线对德国的23个师完全按兵不动的缘故。” 材料二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1940年5月)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法对法西斯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英国在1940年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1)态度:德国进攻波兰时,英法军队并没有对德国发动进攻,仍然推行绥靖政策。结果:波兰灭亡。 (2)行动:与德国展开“不列颠之战”;在北非反击意大利军队。结果:德国的“海狮计划”未能得逞;东非意大利军队投降。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以下是德国驻奥大使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政部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先生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无论如何,他也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 材料二 (按:以下是德国驻英大使对德国外交部的报告)我今天拜会艾登(时任英外交大臣)……他就个别问题做了如下的声明:……他告诉了法国,对奥地利问题,意大利比英国关心得多。而且英国人民业已认识到,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但他们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 ——以上材料均摘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 材料三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驻奥大使向希特勒报告说法国的总理和财政部长对当时中欧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后来给法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英、法、意认为“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的含义是什么? (3)观察1938年3月的德国疆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年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1)态度:迎合德国在中欧的要求。原因:慑于德国法西斯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