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6.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6.doc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知识梳理】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原因:西方文化渗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2.表现: (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了中山装。 (2)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4)行: ①铁路运输: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②公路运输: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③水运: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垄断局面。 ④航空运输: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了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5)习俗: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相反,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 (1)变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表现:衣着朴素,食物简单,城市住房比较拥挤,家具只有必需用具。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总体较低。 2.改革开放后: (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2)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4)习俗: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疑难突破】 1.近代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物质生活、风俗习惯差异大的原因。 ①政治上,中国主权虽然遭到破坏,但对中国农村的直接影响并不大。 ②经济上,虽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但开始仅限于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没有立即对内陆的广大农村原有的自然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③文化上,中国原有的封建文化根基深厚,农村相对封闭性的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 ④交通上,农村往往比较闭塞,人口流动性差,新信息、新事物传入比较慢。 2.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1)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近代的西装、中山装和旗袍等,一部分百姓洋衣洋袜,改革开放以来,服装日益五彩缤纷,多姿多彩。 (2)从“食”来说,近代在丰富多样的传统饮食基础上引进了西餐,新中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百姓餐桌日益丰富,而且更多地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 (3)从“住”来说,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近代在传统民居发展的同时,西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也得以出现,改革开放后,农民纷纷建新房,城镇实行“安居工程”,近年商品房发展很快。 (4)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新中国倡导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改革开放后,环保、赈灾、文明、卫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社会新风尚。 【体验高考】 1.(2011年广东文综,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图5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分析能力。日记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1913年)社会情况,从“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可以看出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有所变化但不彻底,由此排除C、D项;“竞袭洋夷之皮毛”说明作者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由此排除B项;日记把辛亥革命称为“变乱”说明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故选择A项。 【答案】A 2.(2011年浙江文综,18)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A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