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模式)系统设计.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模式)系统设计

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模式)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专 业 自动化学 生 张山学 号120210330 班 号1202103 指导教师 王新生日 期 2016-4-23 本次设计的具体进度安排一.了解、研究铅蓄电池快速充电原理及其充电方法(1-2周)研究铅蓄电池的电化学基础认识和分析铅蓄电池的极化现象分析并介绍铅蓄电池的容量及荷电状态铅蓄电池充电过程的基本分析二.设计铅蓄电池快速充电的模糊控制(3—6周)通过资料及所学知识熟悉巩固模糊控制原理拟设计模糊控制器对充电设计进行仿真三.拟运用单片机系统进行软件电路的设计(7-10周)2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一.极化现象欧姆极化、浓度极化、电化学极化三种极化现象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大而变得严重,但消除极化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改变工艺参数设计来减轻极化程度,措施有: 1、提高极片导电剂含量、 2、提高电解液中溶质含量、 3、降低极片的涂敷量、极片压实适中2.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二、蓄电池容量及荷电状态的测量方法的确定 1、蓄电池容量=电流*时间(AH) 需注意电池内阻会随着电池容量的下降而增大,端电压下降,放电电流变小 2、荷电状态的定义与测量 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不能直接得到,通过对电池的检测来推断SOC的大小3、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三、快速充电的要求第一, 充电时间特别短, 以往铅蓄电池每次充电需用8 ~ 1 6 h , 现在要求30min 充完电; 第二, 允许每次充电不必充至额定容量的100 %。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四、充电过程的分析当电池电压达到2.4V 之后, 电压会迅速上升;:此时的充电电流除用于活性物质转化外, 电极上同时发生了电解水反应, 正负极上分别产生氧和氢, 因而通常2.4 V称为析气电压。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5.1模糊控制器一当蓄电池的单格电压小于2.40V,采用大电流充电,采用恒定电流控制,模糊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分别为e和△e,e=i(n)-ir(n),e为充电电流给定值与实际值之差,△e=e(n)-e(n-1)△e为误差的变化率。当蓄电池单格电压充至2.40V 时,采用恒压控制,这时模糊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分别为电压给定值和蓄电池实际电压值的差值e=U(n)-Ur(n),及误差的变化率△e=e(n)-e(n-1)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e/△e的隶属函数模糊控制器的输出采用速度式,其输出为:△z(n)=z(n)-z(n-1)△z(n)为控制量z(n)的变化率。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e和△e的论域取为{-3,-2,-1,0,1,2,3};△z的论域为{-6,-5,-4,-3,-2,-1,0,1,2,3,4,5,6}△e和△e的模糊子集取为{NB.NS.ZO.PS.PB};△z的模糊子集取为{NB,NM,NS,ZO,PS,PM,PB}△e、△e和△z 的隶属函数均取三角形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z的隶属函数 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5.2模糊控制器二模糊控制器2同样采用两输入和单输出的形式,两个输入分别为:蓄电池的极化电压和蓄电池的荷电状态,输出为去极化的脉冲宽度。Uj及SoC的隶属函数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Y的隶属函数Uj、SoC及Y的模糊控制规则后期拟完成的研究工作 1、对充电设计进行仿真 2、利用相关软硬件进行软件电路的设计后期进度安排 1、完善迷糊控制器的设计(4.20-5.1) 2、设计软件充电电路(5.1-6)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模糊控制规则在控制过程中不变,适应性较差,将会影响充电的效果。因此需要适时调整充电电流误差,实现在线调整,提高控制性能。参考文献[1]陈清泉,孙逢春,祝嘉光.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 闫志刚,胡信国. 铅酸蓄电池正极材料硫酸铅的研究[J]. [3] Piller Sabine, Perrin Marion, Jossen Andreas. Methods for state-of-Charge Determin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J].Power Sources, 2001, 96(1):113-120. [4] 李俄收,朱会田,,文民. 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设备 [5] A.Kirchev,M.Perrin,E.Lemaire,F.Karoui,F.Mattera. Studies of the pulse [6] 王迎迎.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的研究与设计[D].河南:郑州大学,[7] 陈一平. 车载智能快速充电机的设计与研究[D]. 天津:天津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