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ophily.pptVIP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omophily

Homophily 類聚:同質相吸原則 people like us 「同質相吸」或「類聚」(homophily)指的是「相似」的人彼此接觸的機率要高於「相異」的人。 這個原則隱含社會屬性上的距離可以轉換成網絡上的距離(geodesic distance)。 people like us 哪些類型的網絡關係比較具有同質相吸的傾向? 引發「同質相吸」「類聚」的「相似性」指的是哪些面向? 造成類聚的原因為何? Homophily早期的根源 亞里斯多德:people love those who are like themselves 柏拉圖:similarity begets friendship 網絡學者很早就發現人口屬性相似的學童比較容易發展成友誼或遊戲團體。 Lazarsfeld Merton基於Simmel的理論,首先以homophily來描述他們所研究的交友過程,並引用俗話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來說明homophily。 方法及實質研究上的演進 早期的homophily研究集中在小型的社交團體,發現學校兒童、大學生、及小型都會社區都有顯著的人口屬性(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及心理特質(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的同質相吸的情形。 方法及實質研究上的演進 二十世紀中期,研究集中在兩個方面: 1. 由於「去」種族及學校隔離的政策,使得很多學者研究學校及公共區域所形成的非正式隔離現象。 2. 同儕團體對於行為的正面(升學動機)或負面(偏差次文化)影響的研究中,個人與朋友間的人口屬性相似性經常被用來衡量「同儕脈絡」的強度。 方法及實質研究上的演進 79-80年代開始大規模的關於學校,社區,及一般人的社會網絡的調查,除了提供更多的homophily的證據外,也讓研究者注意到同質的「多面向」。 近來的研究集中在組織中的網絡效應,特別是個人事業及組織的成功。組織人事的徵選、社會化、及人力縮減過程。 homophily 從最強的關係「聯姻」到「同時出現在一公共領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證實。 類聚的類型 兩種研究策略: 依循Blau的研究,以偏離人口相對比例所造成的隨機分配(random assortment)作為討論homophily的基礎。Homophily的概念代表相似的人彼此之間的有更高的接觸機率。 有一些學者直接測量網絡的同質性及雙人組的相似性,而不管接觸機率的問題。 Marsden發現這兩種測量方式的相關性並不高。 類聚的類型 因此這方面的研究應該區分: 基準類聚Baseline homophily: 因為人口比例及接觸機會差異所造成的自然類聚現象。 內生類聚Inbreeding homophily: 超過自然接觸機會的類聚情形。 類聚的顯著面向 Lazarsfeld Merton (1954)區分兩種不同的類聚類型: 地位類聚status homophily: 由於正式、非正式地位、或出生地位(ascribed status)的相似性所形成的類聚。 價值類聚value homophily: 因為價值、態度、及信仰所造成的類聚。 類聚的顯著面向 重要的類聚面向包含: 種族及族群 性與性別(sex and gender) 年齡 宗教 教育職業與階級 網絡位置(network position) 行為 態度、能力、信仰、志向(aspiration) 種族與族群的類聚 基準類聚與族群在其他地位面向(教育、職業、收入、宗教)上差異及其所產生的歧視,共同產生一個類聚十分明顯的族群界線。 甚至負面關係如犯罪受害對象及強暴對象的選擇都有明顯的族群/種族類聚。 基準類聚使得白人網絡的族群同質性最高。 公司與學校中的族群基準類聚現象也十分明顯。 種族與族群的類聚 族群的類聚不完全是基準類聚所造成,內生類聚也十分普遍: 族群的類聚在早期求學階段就已經存在,Shrum 等人發現三年級學童中,實際上觀察到的跨種族的友誼僅有按人口比例可能發生友誼的2/3。且類聚持續增加,直到高中階段,達到僅有預期友誼的10%。 學校的男生比女生有較多的跨種族交誼,可能與男生較常處於較大而不親密的團體中所致。 種族與族群的類聚 非裔比白人展現更高的內生類聚傾向。 新移民在找工作時比舊移民有更高的類聚情形,尤其在低教育程度的新移民中特別顯著。(New York, 五分埔) 顯示其他領域的隔離(居住地、社團、職業、語言)與隱藏的價值類聚(資訊、態度、及品味等)是驅動內生類聚過程的動力。 性別類聚 種族的類聚主要是因為各種族類別的相對人數及各類別在社會重要面向上的差異所致。 性別類聚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內生類聚而非基準類聚所致。 男女人口比例相當 透過親屬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