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分析IP组播协议.pptVIP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CPIP协议分析IP组播协议

1 网 络 协 议 第2章 TCP/IP协议分析 组播的基本概念 IP组播的基本定义: 在LAN/WAN上能使IP数据报从一个源同时到多个目的传输过程 接收组成员参加组播会议,应用只需发送一份拷贝到需要接收的组 组播技术让包只寻址到组,而不是单个接收者 开放组播的结点要运行一套能接收组播报文的TCP/IP协议 初步了解组播 组播时,成千用户并发使用,并基本不影响主干带宽 先进的组播技术 单播流 单播流-考虑3个1.5 Mb 流 单播流-考虑100个1.5 Mb 流 广播流 组播流 单播、广播与组播 缓解网络瓶颈的四种方案 增加互连带宽; 服务器的分散与集群,以改变网络流量结构,减轻主干网的瓶颈; 应用QoS机制,把带宽分配给一部分应用; 采用IP Multicast(多播、组播或多路广播)技术。 如何组播? 通过多个点到点unicast连接模拟组播。 网络层提供显式的组播支持。 发送者只要发送一个数据报,然后那些属于组播组中的路由器都会收到该数据报的一个拷贝,如果有一个接收者连接到该路由器,则数据报被递交。 在每条链路上只有一个数据报的拷贝。 IP组播发展简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S. E. Deering发表Host group: A multicast extension to the Internet Protocol (RFC0966) 和Host extensions for IP Multicasting (RFC0988) 两篇论文。他总结出:“OSPF的链路状态机制完全能被扩展用来支持组播……,RIP的基本机制能被用来作为一种新的距离向量的组播路由协议的基础。”这些论断提出了IP组播的可能性。 1988年,D. Waltzman, C. Portridge, S. E. Deering发表题为《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的文章(RFC1075),它是组播路由协议的首次实践; IP组播发展简史 1991年12月,S. E. Deering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数据报互连网络中的组播路由》(RFC1112)。它奠定了组播网络体系结构和路由协议的基础。该文也成为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的原型; 1994年3月,形成了对OSPF协议的扩展协议MOSPF(RFC1584); 1996年11月,出现了对于基于UNI3.0/3.1的ATM组播网络支持协议(RFC2022); 1997年9月,有核树(CBTv2)组播路由体系结构形成(RFC2189); 1997年11月,组管理协议IGMPv2得到IETF的批准,成为标准(RFC2336); IP组播发展简史 1998年6月,评估可靠组播传输协议RMTP的IETF标准出台(RFC2357); 1998年7月,在制定IPv6地址体系标准时,确定IPv6组播地址分配方案(RFC2373),这为组播技术在下一代Internet上的应用做出了必要的准备; 1999年10月,Cisco、ATT、Microsoft制定组播地址动态客户分配协议MADCAP(RFC2730); 2000年底2001年初,人们着手制定各种组播MIB库,这标志组播技术正向可管理、可控制方向发展。 2002年10月,组管理协议IGMPv3得到IETF的批准,成为标准(RFC3376); 组播技术的特点 优点 增强效率,控制网络流量,减少服务器和CPU负载 优化性能,消除流量冗余 分布式应用,使多点传输成为可能 缺点 组播应用基于UDP 尽最大努力交付 无拥塞控制 数据包重复 数据包的无序交付 组播的应用与发展 组播应用与发展 组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用户管理功能。 认证难 IP组播协议不提供用户认证功能,用户可随意地加入或离开。 计费难 IP组播协议不涉及计费,加上组播源无法得知用户何时加入或离开,也无法统计某时间段到底有多少用户在接收组播内容,因此无法进行准确的计费。 管理难 组播源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去控制组播信息在网上传递的范围和方向。 组播体系结构 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 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域内的组播协议又分为密集模式与稀疏模式。域内组播路由协议主要使用PIM-SM,PIM-DM,DVMRP协议。 组播组件 实现IP组播传输的几个条件 组播源和接收者以及两者之间的下层网络都必须支持组播。 主机的TCP/IP实现支持发送和接收IP组播; 主机的网络接口支持组播; 有一套用于加入、离开、查询的组管理协议,即IGMP(v1,v2,v3); 有一套IP地址分配策略,并能将第三层IP组播地址映射到第二层MAC地址; 支持IP组播的应用软件;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