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论-新竹教育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研究方法论-新竹教育大学

「教育學方法論」考科大綱 ◎ 該科主要參考著作:林逢祺、仁進主編教育哲學:方法篇。台北: 學富。(學科考命題時,有一題與上述該書有關) ◎ 出題方式得以英文命題。 從研究方法的分類,瞭解量化、質性、行動研究的理論基礎。 對實證主義(Positivism)、詮釋學(Hermeneutics)、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有基本的理解,並能舉出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 對科學哲學有基本理解,包括邏輯實證論(logical positivism)、杜威的「思維術」(How we think),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 能用人文主義(humanism)與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的對比來解釋教育理論。 在舉例方面,可以從行政和課程研究的例子選一種來說明: 行政方面如下: 應熟悉教育行政研究方法論,包括教育行政方法論之派典變遷, 如邏輯實證論、後實證論與後現代主義派典之各種論述及其對教育行政各時期研究之影響與應用。 應熟悉行動哲學、行動科學、行動智慧與教育行政行動研究的理論與研究實務。 應具備教育行政研究之批判與省思能力,例如能以教育政策、教學領導、組織文化、教育評鑑與專業發展等單一研究領域、範圍或主題,進行批判省思。 課程與教學方面如下: 能掌握並分析實證主義、詮釋現象學、社會批判理論、後現代理論所影響的課程理論之變遷及其對課程的影響。 能掌握質、量研究典範對課程與教學研究的影響,並加以批判。 具備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之批判與重構素養,能對當前課程教學相關議題之實踐,從教育學方法論角度提出批判質疑與建議。 ◎參考書目 方永泉譯 Paul Freire著 (2003) 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 王麗雲譯 Michael Apple著 (2002) 意識型態與課程。台北:桂冠。 王道還編譯,孔恩著 (1989)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遠流。 王智勇,鄧明宇合譯 (2004)敘說分析。台北: 五南。 李平漚譯,盧梭原著(1989) 愛彌兒。台北: 五南。 李奉儒著 (2004)教育哲學:分析的取向。台北:揚智。 吳芝儀 (2005)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質性研究方法與質料分析。高雄:復文。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1990) 吳美枝、何禮恩譯 (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Jean McNiff, Pamela Lomax, Jack Whitehead著。台北:濤石文化。 林志成、張學善 (2006)教育行動研究的覺知行思與經驗分享。載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輔導叢書(75)《2006地方教育輔導論文集》一書(頁79-108)。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林逢祺、馮仁進主編 教育哲學:方法篇。台北: 學富。陳伯璋編著 (1988) 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邦(2003)行動研究在台灣教育場域中的發展與反思。教育研究方法論—觀點與方法學術研討會。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光國(2001)社會科學的理路。臺北市:心理。 黃光國(2002)科學哲學與創造力-東亞文明的困境。臺北縣:立緒出版。 黃瑞棋著 (2001)批判社會學。台北:三民。 黃瑞祺著 (2000)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巨流。 曾漢塘、林季薇譯 Nel Noddings著 (2000) 教育哲學。台北: 弘智。 馮朝霖著(2000)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創化。台北:元照。 蔡敏玲、余曉雯合譯 (2006)敘說探究: 質性研究中的經驗分享。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美華(譯)、王文科(審訂)(2003)。Geoffrey E. Mills著。行動研究法Action Research-A Guide for the Teacher Researcher)。台北:學富文化。 楊深坑著 (1997)溝通理性、生命情懷與教育過程:哈伯瑪斯的溝通理性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派典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5-143。 簡成熙著 (1999)教育哲學方法論的建構—啟示、論證與敘事。刊於哲學雜誌第29期,夏季號,82-103頁。 劉北成、楊遠嬰譯,米歇爾?傅科著(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台 北:桂冠。 蕭昭君、陳巨擘譯,Peter McLaren著 (2003) 校園生活:批判教育學導論。台北:巨流。 Argyris,C. Sch?n, D. (1989).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and action scienc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2(5), 612-623. Argyris,C (199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