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献县补花及其创新发展
浅析献县补花及其创新发展
一、献县补花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献县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西部地区,以汉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气候干湿交替明显,四季分明。献县历史悠久,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11年)置河间郡,后改置为河间国、乐成国。武帝兄刘德在此被封为河间王,因其聪明睿智,谥号“献”,此为献县得名之源。献县的工业一直以轻纺为主,远在汉、唐、送、明代时,献县的手工作坊、窑厂等,所生产的布帛、砖瓦、编织品等就已有盛誉。而工艺美术产业,在献县起步较晚,始终未形成一门产业,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已初具规模,出口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享誉中外。如草编厂的草条编织品、补花厂的补花台布、工艺制品厂的景泰兰工艺品、乡镇地毯厂的“风船”牌栽绒地毯以及各乡工艺品加工点的工艺品等都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草条编织品和补花制品形成了具有献县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受到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经济水平处在停滞状态,人民生活贫苦。此时,献县地区人民为了补充基础物质生活,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北京补花厂学习补花的工艺技法,并将其带回到献县地区,从一开始简单地为北京补花厂加工补花的样品,后得到商家直接的大量订单,再到献县手工艺人创制具有献县独特特色的补花制品,整个过程促使献县补花业得到了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在1971年,献县的草编厂筹建成了补花车间,献县由此开始了补花业的发展。1972年投产职工63人,1977年职工193人,1986年全县农村个体手工艺者7196人,当时从事这项工艺的队伍庞大,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投入在其中,献县补花成为当时献县具有一定规模和趋势的主要手工艺品之一,并且带动了献县的经济发展,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以献县补花厂为龙头,分布在城关、臧桥、十五级、段村、张村、郭村、韩村等乡镇分摊设点,发料、放活、验货、熨烫、包装及发货、外销等都安排到全县的各户,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这项工艺做工精细、工序繁多,产品规格不同,主要产品有台布、餐巾、盘垫及床上用品等,那时献县补花销售在国内很少,在国外出口量较大,远销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献县补花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产品。到2007年美国经融危机以后,国外市场受到严重的打击,献县补花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大量的销售献县补花产品。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手工业分工更加细致,加工节奏更快速,工艺技法类型更加多样化,无论是造型图案、材质选择还是工艺出活的速度,献县补花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要求。从1998年前后,补花业开始逐渐走向下坡。现在献县补花的从业人员已经很少,而且从事补花行业的手工艺人的年龄偏大,手工艺人一年比一年少,传统的补花工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据统计,2015年献县的补花厂仅剩一家,其中包括拨花、机锁、熨烫等工序的从业人员20多人,产量也仅20多万。献县补花在2007年12月份已成为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5年12月份也成功申请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希望未来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二、献县补花的艺术特征
北京补花又称“贴补”,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民间工艺,是京绣、挑补绣花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补花起源于我国唐代的堆绫和贴绢。堆绫和贴绢是中国传统刺绣的变体绣,在此工艺基础之上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民间工艺。贴绢是指将单层的绢丝织物剪成图案后平贴,贴后有的还加以缝边。堆绫是指用绫或其他丝织品剪成各种形状,通过堆、叠,组合成多层次的图案,有的还在花片中填充棉花或其他物质,使其图案隆起,高低有序,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堆绫、贴绢有着悠久的历史,制品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历代宫廷贵族的服装装饰品。唐代佛教兴盛时期,僧家用堆绫为佛教装饰品。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一片在深蓝色绢上用黄色、绯色和白色绢剪成的八角形花缀饰的唐代绢幡,是早期的贴绢制品。宋代以后,堆绫和贴绢与刺绣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装饰手法。明清两代,堆绫、贴绢在北京盛行,已经不局限于佛事用品,而流传普及到日用品,如扇套、钱袋、褡裢、眼镜盒、香囊、荷包等其他装饰。
在20世纪70年代初,献县的手工艺人通过学习北京补花的工艺技法,在此基础上又创制了645个花稿,30多个补花品种。将其设计出花、鸟、兽、鱼、草、人物、风景等不同类型的花稿,绣补到各种颜色的底布上,其中以花卉图案为多,如牡丹花、梅花、兰花、莲花等,整体图案造型由浅渐深,层次分明,结构均匀,富有立体感,具有美感和生命力。在献县补花兴起时期,其在制品上作为的重要的家纺用品(台布、床单、被罩等用品)装饰,然而随着不断出现更多新颖的手工艺技法和高科技技术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