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鱼类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示生物研究进展.docVIP

浅析鱼类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示生物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鱼类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示生物研究进展

浅析鱼类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示生物研究进展   1 以鱼类监测水环境中卤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概况   1.1 滴滴涕   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s,DDTs)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有机氯杀虫剂,我国于20 世纪60 年代初至1983 年生产并使用了约43 520 t 的DDTs。王德庆等和魏玲霞等均发现,DDTs 是长三角地区主要湖泊(太湖和淀山湖)鱼体内最主要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分别为77~870 ng/g lw(脂重)和55~1135 ng/glw,占OCPs 的64%~96%和79%~93%;p,pprime;-DDE 是其主要同系物,占总DDTs 的77%~96%和69%~93%。瑞典国家食品管理部门对韦恩特湖北极红鲑(Salmosalar Linnaeus)体内DDTs 含量的长期监测结果表明监测鱼种体内的DDTs 含量与其环境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在20 世纪60 年代DDTs 的使用达到顶点,此时检测到北极红鲑体内DDTs 含量高达80 mu;g/g lw,而随着20 世纪70 年代对DDTs 的禁止使用,鱼体内DDTs 的含量以每年约为13%的幅度不断下降,到80年代稳定在1 mu;g/g lw 以下的范围。这也与瑞典国家海洋生物污染物项目对波罗的海和北海地区的鱼类监测结果一致。Ueno 等采集日本滨海水域的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研究其对于OCs 的富集特征,发现对于DDTs 而言,占主要百分比的是p,pprime;-DDE,这与之前在日本滨海水域和北太平洋西部地区进行的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结果类似,表明蓝鳍金枪鱼对于环境中的DDTs 具有良好的指示性能。Ondarza等研究发现尼罗河流域的虹鳟鱼(Oncorhynchusmykiss) 体内各器官组织中和水环境中DDTs 含量呈现水相lt;悬浮颗粒相lt;肌肉lt;肝脏lt;生殖腺lt;胃含物的趋势,显示该物种对DDTs 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同时其各器官组织中的DDTs 的含量与水体中水相和悬浮颗粒相中的含量均具有相关性,表明其具有指示生物的潜能,可以将它应用于尼罗河流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生物监测。还有学者曾对波西米亚地区池塘中的鲤鱼(Cyprinus carpio) 进行研究,发现针对于DDTs 及其同系物,鲤鱼体内污染物含量同沉积物中含量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r2=0.86,plt;0.05),说明鲤鱼在DDTs 水环境监测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1.2 六六六   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是一种作用于昆虫神经的广谱杀虫剂,20 世纪50 年代使用至80 年代禁用的30 年间我国共施用了约490 多万t 的HCHs。太湖鱼类样品的HCHs 含量为13~49 ng/g lw,占总OCPs 的1.9%~14.7%;beta;-HCH 是其主要异构体,占总HCHs 的91%。Nakata 等分别在太湖和杭州湾采集了多种生物样品,亦发现主要同系物均为beta;-HCH,分别占总HCHs 的82%~84%和54%~92%。Ueno等对日本沿海、台湾沿海、菲律宾沿海、印度尼西亚沿海、塞舌尔沿海、巴西沿海、日本海、东海、南海、孟加拉湾及北太平洋地区的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和表层海水的监测发现鲣鱼肌肉组织中的HCHs 含量在各采样点之间的变化趋势同其采样点附近水域表层海水中污染物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r2=0.80,plt;0.05),说明鲣鱼对于沿海及开放水域HCHs 具有指示潜力。Sato 等采集了日本海和中国东海地区的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当地表层水样,发现该鱼种对于alpha;-HCH 的富集与水样中污染物含量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2=0.86,plt;0.05),说明太平洋褶柔鱼对水环境中的HCHs 污染情况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有学者对该鱼种的适用性进行过研究,证实该鱼种对于水环境中的有机氯污染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指示潜力,适合作为生物监测工具。   1.3 六氯苯和五氯苯甲醚   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HCB)在中国主要用于生产五氯苯酚及其钠盐,用于木材防腐及血吸虫病防治,同时也是含氯物质生产的重要副产物。五氯苯酚在自然环境中可转化为五氯苯甲醚(Pentachloroanisole,PCA)。Nakata 等发现太湖地区不同鱼种体内HCB 的含量差异较小,含量范围为20~37 ng/g lw;而在杭州湾地区差异较大,为未检出~61ng/g lw。其原因可能是两者水域类型不同,太湖相对更为封闭水流动性弱,而杭州湾属于滨海水域,会受到长江和东海的双重影响。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