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
公 示
一、项目名称
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技术
二、推荐单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三、项目简介
焦化脱硫废液是为保持焦炉煤气的脱硫效率而定期外排的脱硫液,我国焦炭年产量4.7亿吨,脱硫废液470多万吨,其中含高毒、高腐蚀性硫氰酸盐等不能生化处理的无机盐及硫磺等数十种杂质,直接外排会严重破坏周边水生态、土壤和植被,是世界公认的焦化行业污染最严重、最难处理的废水。国内外仅有极少数企业采用重结晶和燃烧制酸法处理。废液中高浓度硫氰酸盐等无机盐和水具有“变废为宝”的资源化价值,发展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技术已成为焦化及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迫切需要。
项目组经6年攻关,取得系列关键突破,形成了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技术。1)针对焦化脱硫废液中多种含硫无机盐分离的需求,发明了多功能选择性吸附材料, 实现了含硫杂阴离子的去除:发现和利用层状双金属复合氢氧化物焙烧产物的阴离子选择吸附特性,突破了S2O32-等阴离子高效脱除难题,并解决了吸附材料的再生问题;2)发明了耐高温、耐腐蚀的亚微米级多孔金属复合膜及高效分离除杂技术:结合原位生长和“有限堵孔”方法创制了亚微米多孔金属复合膜,解决了压滤精度低、有机膜不耐高温、陶瓷膜易破损等难题,突破了高腐蚀性脱硫废液的高温高效分离技术,其分离精度达0.35μm,水通量5m3/min·m2·Mpa。3)发明了脱硫废液中硫氰酸盐的纯化提取和水回用工艺集成:利用不同含硫无机盐溶解度对温度和溶剂敏感性的不同,发明了梯度结晶和溶析提纯工艺和装备,一次结晶产品纯度98%,回用水COD20 mg/L,突破了重结晶法难提取高纯硫氰酸盐的难题。通过“阴离子选择性吸附—胶体微粒高效金属膜分离—一次结晶提纯”技术集成,实现了脱硫废液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本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4件,修订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48篇,构筑了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至2011年底已在建滔、唐钢、宁钢、天铁和神华蒙西建成5套脱硫废液总处理能力达8.2万吨/年的装置,吨废液资源化利润700元。近三年累计减排高毒含硫废水25万吨,保护了企业周边的水生态、土壤与植被,回收优级硫氰酸盐2.5万多吨,占国内硫氰酸盐产量的5%左右。三年新增产值2.1亿元,利润1.5亿元,税收0.25亿元,节支2.3亿元,经济效益3.8亿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成果鉴定认为本技术创新性强,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2014年工信部修订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严格规定了脱硫废液处理标准,并将其列入2015年国家危废名录。依托本成果前期工作基础,临沂和乌海等地政府已签约开建多个园区集中处理脱硫废液的资源化平台,技术覆盖占全国15%的近百家焦化企业。本成果成功产业化,首次在彻底解决脱硫废液严重污染问题的同时,率先实现了脱硫废液的高效资源化及产品的高值化,让企业在提高环保水平的前提下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焦化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健康发展,开辟了焦化和钢铁行业环境保护的新途径。
四、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
1、雷晓东:发明了多功能选择性吸附材料、多孔金属复合膜分离技术和无机盐梯度结晶和溶析提纯工艺;开展了工业化研究,主持了焦化脱硫废液资源化工业化的实施。主要完成了第一、二、三核心技术发明点的研究。
2、孙晓明:发明了金属基底上可控生长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膜的方法,同时实现了膜的内部晶体结构、空间多级结构、表面粗糙度的控制,从而有效控制了该金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膜的膜分离特性。主要完成了第一和第二核心技术发明点的研究。
3、林彦军:发明了选择吸附材料表面缺陷及表面电位的控制与制备方法以及利用等电点对LDHs进行原位改性的方法,开展了选择性吸附材料的工业化和产业化研究,保障了多功能吸附材料的大规模生产的实施。对第一、三核心技术发明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4、刘军枫:发明了多种金属表面LDHs及氧化物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应用方法,实现了膜的孔结构、孔隙率的控制,从而为金属-金属氧化物膜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对第一和第二核心技术发明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5、张法智:开展了层状前体法选择性吸附材料的选择吸附性能研究,发明了金属表面无机薄膜的制备及应用方法。对第一、和第二核心技术创新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6、景建克:发明了脱硫废液资源化脱色装置、提纯装置和反应装置。参与了项目的工业化建设和生产以及管理,对发明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对第三核心技术创新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西南石油大学:获授权发明专利11件、修订行业标准1件、,发表论文48篇。参与组织项目成果在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天津铁厂、唐山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和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推广应用。
2、北京艾思合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徽A10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1月段考 物理试卷 (含官方答案解析).pdf
- 打桩机检查验收表.docx VIP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历史街区保护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方案.docx VIP
- 《测量系统分析MSAGRR.ppt VIP
- 第四单元第1课《傲雪寒梅》(课件)-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ifm SI5000流量开关说明书》.pdf VIP
- SH∕T 0248-2019 柴油和民用取暖油冷滤点测定法.pdf
- 93J007-1~8 道路标准图集(合订本).pdf VIP
- 老旧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施工组织方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