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法纪年
曆法 紀年 (一)曆法和夏曆 曆法,是根據地球、太陽、月亮和星辰 之間的運行規律,來判別季節,記載時 日,確定計算時間標準的法則。 現在通行的曆法,大體可以歸爲三類: 太陽曆、太陰曆、陰陽曆。 我國傳統的夏曆,是一種陰陽曆。 夏曆以月亮圓缺周期爲1月,叫朔望月。 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年354天或355天, 比回歸年少10天或11天。爲此,每19年設 日晷 7個閏月,閏年爲383天。殷周時代,置閏一般在年末,稱“十三月”。秦漢以後,置閏不定,稱閏×月。 干 支 次 序 表 夏商周三正月份對照表 * * (二)計時辰法 古代對一天之內時間的紀錄方法有許多種。 一種是根據天色,把一晝夜分爲12時段。 另一種是根據日影,用日晷來測定白天的時刻,或用刻漏來得知時辰. 详见书中208页《古代诸种记时辰法与钟表时间对应关系表》。 (三)記日法 日是指用一二三等序數詞記日的方法。子指的是用甲子、乙丑等干支記日的方法。 干支記日法,所謂干,是天干,即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數。所謂支,是地支,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合爲12數。以天干的單數與地支的單數,天干的雙數與地支的雙數依次相配,可以組合爲60個單位,稱爲六十甲子。再周而復始,直至無窮。 每月的第一天叫朔,大月月生二日叫魄,小月月生三日叫朏,每月十五日爲月半,大月十六、小月十五叫滿月或望,望月的後一日(十七或十六)叫既望,月末的一天叫晦。 清朝末年,使用電報,規定以韻目作爲某一日的代號。如通用的《詩韻》上平聲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等。以韻目上平聲代日,則一日爲東,二日爲冬,十日爲灰,三十一日爲世。 60 癸亥 59 壬戌 58 辛酉 57 庚申 56 己未 55 戊午 54 丁巳 53 丙辰 52 乙卬 51 甲寅 50 癸丑 49 壬子 48 辛亥 47 庚戌 46 己酉 45 戊申 44 丁未 43 丙午 42 乙巳 41 甲辰 40 癸卬 39 壬寅 38 辛丑 37 庚子 36 己亥 35 戊戌 34 丁酉 33 丙申 32 乙未 31 甲午 30 癸巳 29 壬辰 28 辛卬 27 庚寅 26 己丑 25 戊子 24 丁亥 23 丙戌 22 乙酉 21 甲申 20 癸未 19 壬午 18 辛巳 17 庚辰 16 己卬 15 戊寅 14 丁丑 13 丙子 12 乙亥 11 甲戌 10 癸酉 9 壬申 8 辛未 7 庚午 6 己巳 5 戊辰 4 丁卬 3 丙寅 2 乙丑 1 甲子 (四)記月法 最簡單的記月法,是用序數詞一、二、三、四……十二。 另一種用得較多的是以干支記月。10天干與12地支配合。地支數12,正好與一年12個月相合,於是古人有了“月建”之說。就是由所配的地支稱某月爲建某之月。秦漢以後,多行寅正,以夏曆一月爲歲首,但也有5次例外的情況。 此外還有因季名月,以音樂的十二律名月,以每月的花卉草木名月等諸種方法。 二 一 十 二 十 一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周历 一 十 二 十一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殷历 十二 十 一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夏历 丑 子 亥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寅 月建 (五)年的名稱 商周對年有載、歲、稔、祀、年5種稱呼。戰國以後,言人的年齡用歲,言紀時用年,一直沿用至今。其間,只有唐天寶三年到至德三年(744~758)稱年爲載。 有將一年稱爲期年或期月的,有稱12年爲一紀或一終的,有稱30年爲一世的,有稱60年爲一個甲子的,現代實行西元紀年又稱100年爲一世紀。 以年齡說,有稱10歲爲幼,20歲爲弱,30歲爲壯,40歲爲強,50歲爲艾,60歲爲耆,70歲爲老,七八十歳为耄耋,80歲爲耄,100歲爲期頤。 (六)記年法 1、王公在位年次紀年法 這是最早使用的紀年方法,即從王公即位之次年(亦有爲當年)爲某王(公)元年,然後順序而下,直至其退位或死亡。戰國時,有的國君在其在位期間改元。 根據《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國歷史從西周共和元年(前841)以後有了連續不斷的紀年,距今已有2800多年。 2、星歲紀年法 星,是歲星,就是木星。古代天文學者認爲歲星由西向東12年繞天一周,從而將黃道附近一周天等分爲12次,歲星每年行經一次。十二紀的名稱爲:星紀、玄枵、娵訾 、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周而復始,用來紀年,叫歲星紀年。後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