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正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正式

(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存在问题 缺少文化积淀,没有一定的诗歌鉴赏术语储备,答题“踩”不到点上。 脑中有一点诗歌鉴赏术语,但不能准确、规范的运用诗歌鉴赏术语,答题思路很混乱,不易得分。 答:(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色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分析】第(2)题考查对诗歌特色“情景交融”的理解。解答本题时,一定要具体指出景是什么,情是什么,两者是怎样交融在一起的。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主要内容 1.修辞方法 2.抒情方式 3.描写方式   修辞手法 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 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的答题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 1.修辞方法 1)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拟人) 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 加强语气 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1.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2.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3.两者的格式不同: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借喻除外)一般有比喻词。如用“像”、“似的”、“是”、“仿佛”等连接。而象征中连接象征体和本体的,通常是句子和段落。它主要是连接用复句或几段话的文字来点明象征意义的。 4. 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抒情手法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的抒情手法 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的答题 2、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寓情于景,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咏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课堂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双调] 清江引 · 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这首小令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步骤一) 通过对梅花迎雪竞相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风格的描写(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2010年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