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能源技术工程系 张媛媛 2.1 风的测量 大气环流 1 季风环流 2 局地环流 3 三 种 形 式 风的形成 赤道与南北纬30度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 北纬30度至60度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 北纬60度至北极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 大气环流 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地球上某处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与该地点太阳照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多、温度较高; 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小,温度低。 这种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南北之间的气压梯度,使空气作水平运动,风沿水平气压梯度方向吹,即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向低压吹。 季风环流 海陆差异对气流运动的影响,形成的热力差异。在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大陆气压比海洋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相反,大陆比海洋热,风从海洋吹向内陆。这种随季节转换的风,我们称为季风。 海陆风 所谓的海陆风是海面和陆地上的温度差引起海岸上的气压差。是白昼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却下沉,在近地层海洋上的气流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低层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大陆称海风, 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陆风。 山谷风 在山区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坡地上的暖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 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交快,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称为山风。 增温快(热源) 增温快(热源) 增温慢(冷源) 谷风 山谷风 谷风的形成 山谷风 降温快(冷源) 降温快(冷源) 降温慢(热源) 山风 山风的形成 风的测量 风向和风速是两个描述风的重要参数。 1.定义 风速是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所移动的距离,单位为:米/秒(m/s)。 风速越大,风力等级越高,风的破坏性越大。 2.测量计 风速测量计是测量空气流速的仪器。 风的测量 风向和风速是两个描述风的重要参数。 风速: 1.定义 风速是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所移动的距离,单位为:米/秒(m/s)。 风速越大,风力等级越高,风的破坏性越大。 风力等级 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如表1所示。 风级 名称 风速(m/s) 风速(km/h) 陆地地面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m) 最高(m) 0 无风 0.0-0.2 1 静,烟直上 平静 0.0 0.0 1 软风 0.3-1.5 1-5 烟示风向 微波峰无飞沫 0.1 0.1 2 轻风 1.6-3.3 6-11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0.2 0.3 3 微风 3.4-5.4 12-19 旌旗展开 小波峰顶破裂 0.6 1.0 4 和风 5.5-7.9 20-28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 1.5 风的测量 5 清风 8.0-10.7 29-38 小树摇摆 中浪折沫峰群 2.0 2.5 6 强风 10.8-13.8 39-49 电线有声 大浪白沫离峰 3.0 4.0 7 劲风(疾风) 13.9-17.1 50-61 步行困难 破峰白沫成条 4.0 5.5 8 大风 17.2-20.7 62-74 折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5.5 7.5 9 烈风 20.8-24.4 75-88 小损房屋 浪峰倒卷 7.0 10.0 10 狂风 24.5-28.4 89-102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9.0 12.5 11 暴风 28.5-32.6 103-117 损毁重大 波峰全呈飞沫 11.5 16.0 12 台风(飓风) 32.6 117 摧毁极大 海浪滔天 14.0 - 风能密度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我们把空气运动产生的动能称为“风能”。空气在一秒钟时间里以V速度流过单位面积产生的动能称为“风能密度”。 风能的计算 风能密度的计算公式: 风能ω=0.5ρν3A 风能密度W=(ρ∑Niνi3)/(2N) 式中W——平均风能密度,W/m2 νi——等级风速,m/s Ni——等级风速νi出现的次数 N——各等级风速出现的总次数 ρ——空气密度,kg/m3 风的测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