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学浅识课稿.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册第十三章 《朱熹的思辨哲学及其反动的正宗性质》 本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节、朱熹的思辨结构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第一,“理”是精神性的。这个“无人身的理性”赋于人身即为人心中的“性”,而“性”与“理”是同一的东西。 第二,“理”是最高的毫无具体内涵的抽象。第三,“理”是先于物质存在的实体,是产生万物的神秘的根源。 第四,“理”是在万物之上的主权者,主宰着万物,而且有能力自由自在地为世界构造各式各样的法规。 “理”是世界的主宰,它不受任何约束,有着作威作福、降吉降凶的特权或例外权。它在天为帝,在地为君,所谓“至矣极矣”、“皇哉堂哉”,和一般所说的规律性的理,即和从现实中所分析出的“不同的发展形态,并探寻出这各种形态的内部联系”(资本论第一卷,页一七,第二版跋)不同;相反地,这个“理”却任意创造规律。 日本学界研究成果举隅 日本学者在朱子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代表学者有沟口雄三、吾妻重二。 近年来日本学界关于宋代思想史研究的力作《儒教史》(宋代至近代) 第二章《朱子学的兴起及其官学化》 1、道学之矫激 2、经世家朱子 3、经界法与社仓法 4、朱子与叶适的井田论 5、理念主义=道德主义 6、朱子学的主体担当者学 美国汉学界研究成果举隅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田 浩 《朱熹的思维世界》、《旁观朱子学》 陈荣捷《朱熹》、《朱子门人》、《朱学论集》、《朱子新探索》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历史上的理学》 历史上的理学 Neo-Confucianism in History 第三章《理学家》第二节“从外部探讨理学内部的历史”。 和之前的儒学传统不同的是,理学家在不断书写和重写自己的历史。在许多的叙述中,只有强调他们如何在11世纪后期重新发现“道”的那个部分是不变的。经过时间的推移,理学史的书写逐渐成为书写者对理学内部不同学说认可的方式。 朱熹说二程“理”的观念来自周敦颐的“太极”事实上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朱熹对周敦颐所谓“太极”意涵的解读,在一些人看来是一种有意的歪曲,但朱熹对理学需要一种关于统一性的假设是相当正确的。(第78页)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余英时先生所勾勒的“宋代士大夫阶层演化史”:皇帝与士大夫同治天下→士大夫以“三代”为借口,以“国是”为中心,掌握“正论”,形成了以“道统”钳制“政统”的态势(话语与权力)→得君行道,异论相搅→士大夫内部的分化和斗争(党争与党禁) 余英时先生此书最大的贡献,从“得君行道”、“共治天下”、“正论异论”、“重定国是”来建构一个连通北宋与南宋的思想脉络,揭示宋代士大夫阶层在政治关怀、秩序重建上的连贯性。 《朱熹的历史世界》 第8页 TRAVEL Life is a wonderful journey, its on the back of the train. With the new and old people together to experience it! Perhaps this is a person can not resist the fate, have you, have me, also have him. TRAVEL July 10, 2015 《大学或问》卷上: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大学或问》卷下: 既有是物,则其所以为是物者,莫不各有其当然之则而自不容已,是皆得于天之所赋,而非人之所能为也......所谓理也。 理无形状,如何见得?只是事物上一个当然之则,便是理。则是准则、法则。有个确定不易底意。只是事物上正当合做处便是“当然”,即这恰好,无过些,亦无不及些,便是“则”。 ——陈淳 《北溪字义》卷下,“理” 洒扫应对之事,其然也,形而下者也。酒扫应对之理,所以然也,形而上者也。 ——《论语或问﹒子张》 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大学章句》,注经文“止于至善 当然之理,无所不善。 ——《朱子语类》卷四 《朱子文集》卷五十八: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理气不离 理离气不得。 ——《朱子语类》卷三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子语类》卷一 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 ——《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 ——《朱子语类》卷一 气不结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