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的新发展-王利明.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违约责任的新发展-王利明

主题:违约责任的新发展主讲人: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评议人: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远堂???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内容提要:王老师这次讲座内容主要是关于违约责任的新发展。简单概括一下违约责任近几年来发展的新趋势。首先是归责原则的严格化。其次是以违约责任来统合瑕疵担保和不适当履行的责任。第三是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在不断扩张,有的国家规定违约责任可以赔偿精神损害。第四是违约金以补偿性为主,两大法系目前都基本认可了这一点。第五点就是实际履行的不断弱化,这和市场的发展和物质的不断丰富都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损害赔偿就可以购买到替代物。第六点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断加强。比如说关于退货期的规定都可以看出来。第七就是普遍采用根本违约制度。从公约开始,很多国家都使用了根本违约制度,来限制合同的解除。第八是惩罚性赔偿的引入。惩罚性赔偿本来是美国法的特有概念,但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引入。今天只是着重讨论下面几个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司法实践中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一、在加害给付的情况下,究竟采用责任的聚合还是竞合?所谓加害给付,就是指由于债务人的不适当履行,造成了债权人的履行利益以外的其他损失。典型的比如购买的汽车有瑕疵,发动机自燃,不仅造成了汽车本身烧毁,还造成车内财物的毁损和乘车人的人身伤害。在加害给付的情况下,究竟应当采用责任竞合还是责任聚合?目前争议很大。实际上这个问题在《侵权责任法》制定的时候就引发了很大的讨论。我们以刚才的汽车自燃为例。如果要采用合同责任,那么受害人只能就履行利益的损失要求赔偿,主要是赔偿因为汽车交付不合格造成汽车本身的损失。至于人身伤亡,特别是精神损害,根据违约责任通常是不赔偿的。因为它是当事人在缔约时所难以预见的。但是如果采用侵权责任,大家知道侵权责任主要是因为侵权行为造成的财产和人身损害,主要应当赔偿的就是因为产品的缺陷造成的其他财产和人身损害,也就是汽车以外的,包括车内财物、人员伤亡和精神损害。这里面大家就可以看到,无论是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都有一块赔不到的地方。如果采用违约责任,必然会导致对于人身伤亡和精神损害的赔偿没有法律依据;如果采用侵权责任,又会导致汽车本身得不到赔偿。所以大家看《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责任的表述仍然是产品缺陷以外的人身财产损害,这也是从欧盟指令来的。 正是因为无论是采用违约还是侵权,都有一块不能赔偿。在加害给付的情况下,如何充分救济当事人的利益就有了两种说法。一种是仍然采用竞合说。主要来自于《合同法》122条。《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为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利的,受害人有权选择其中一种。”从122条来看,加害给付其实形成了违约和侵权的并存。那么,按照竞合说的观点,受害人仍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救济方式,不能既要求违约,又要求侵权赔偿。这也是《合同法》制定后比较流行的传统观点。另一种则认为应该采用聚合说,即受害人既可以以侵权起诉,也可以以违约起诉。理由主要是《合同法》122条的表述是“有权”而不是“只能”,当事人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并未限定只能选择一种。其次,如果只能选择一种,不能对受害人提供充分的救济。就像刚才所说的,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有一个空白。所以从全面救济受害人出发,应该允许聚合。这个问题从国外来看,很多国家出现了扩张合同责任的趋势。德国民法典在修订债法的时候,第253条实际上承认了在违约责任中,如果侵害了身体、健康、自由等人格自由权,受害人即使主张违约也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德国民法典修订后,台湾的债法也作出了相应修改,增加了第227条,跟德国民法典表述大致相同。我个人认为,与其在合同里扩充违约责任,还不如扩张侵权责任更有力。刚才我们谈到了,采用侵权的方式,只有一个不能赔偿的地方,就是给付本身难以补救。但是,这个问题是否可以考虑灵活处理?《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民事权利如何解释?如果将民事权益解释为给付本身也是一种民事权利,这个也是可以把它纳入到民事权益中的。当然,这和传统的债法理论并不吻合,但这其实也就是个解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侵权责任法》第41条实际上修改了产品质量法41条的规定,不再表述为“因产品缺陷造成的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人身财产损害”,而是直接表述为产品缺陷造成了损害,就应当承担产品责任。这种修改的本意就是扩张侵权责任,将所有损害纳入侵权责任进行赔偿。我认为这种做法很有好处,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不会对现有的法律体系造成太大的冲击。如果扩张违约责任,这就意味着在违约责任里要赔偿精神损害,那么就必须修改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大家知道,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2条,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