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专科.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专科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 学 时: 总学时76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30) 学 分: 4.5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专科 教 材: 罗春丽 主编,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临床检验学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现代生物医学实验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有关病理变化、病原体和脏器功能状况资料,达到帮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及了解预后的目的,并为预防疾病的医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这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很强。 二、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紧密联系临床,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成为具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检验医师。 三、实验要求: 实验教学以临床检验基本技术和操作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临床检验基础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质量控制及方法学评价。 四、课程学时分配:总 76学时 ( 理论课 46 学时,实验课 30 学时 ) 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时数 一 概论、血液生理概要、标本采集、抗凝剂 3 血涂片制备、染色、血细胞显微镜计数 2 血液一般检验1 4 血液一般检验2 2 血液一般检验3 4 血液分析仪检验及直方图 3 二 血栓与止血常用筛选试验 2 四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2 尿液的一般检验1 4 尿液的一般检验2 3 尿液的一般检验3 2 五 粪便检验 2 六 脑脊液检验 2 七 浆膜腔积液检验 3 八 精液检验 2 十 阴道分泌物检验 2 十三 细胞病理学检验 2 细胞病理学检验 2 合计 46 五、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期末考试,笔试,闭卷,100分记,占总成绩70%; 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考核办法,主要以平时上实验课次数及实验效果记分,以100分记,占总成绩30%。 六、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基础所涉及的目前常用的临床检测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要领、临床意义。其内容包括: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液一般检验、血栓和止血一般检验、尿液标本采集及处理、尿液理化检验、尿沉渣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粪便检验、其他体液检验、脱落细胞检查等。 重点掌握临床检验技术原理、操作方法、质量控制、临床意义。难点是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原理。 七、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血液一般检验 1.概 论 【目的要求】 了解血液生理概要。 熟悉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及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掌握抗凝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讲授内容】 1.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2.皮肤采血法的部位、操作及注意事项。 3.静脉采血法的部位、操作及注意事项。 4.抗凝剂的常见种类、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 5.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学时数】 5学时 【思考题】 1.各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及采集过程中注意事项。 2.各种采血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3.不同的抗凝剂作用机理及适用范围。 4.血涂片制备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5.各种细胞染色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6.如何对血涂片和细胞染色进行质量控制。 2 血液一般检验 【目的要求】 1.掌握改良牛鲍计数板的结构与使用;掌握RBC、WBC显微镜计数法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2.掌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了解其他测定方法的原理。 3.掌握红细胞MCV、MCH、MCHC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熟悉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常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及临床意义。 5.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方法、质量控制及其临床意义。 6.掌握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原理、方法及影响因素、临床意义。 7.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的原理、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 8.掌握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 9.掌握常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形态异常和临床意义。 10.掌握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原理,熟悉其他方法工作原理及质量控制。 11.熟悉血液分析仪直方图、检测参数,掌握RDW临床意义。 【讲授内容】 1.改良牛鲍计数板的结构,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 2.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红细胞常见异常形态检查及临床意义。 4.红细胞比积测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