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莞市虎门镇白马路(CEC电子工业园段)新建工程
钢
筋
混
凝
土
箱
涵
施
工
方
案
东莞市现代建设有限公司
2015年8月5日
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本工程箱涵为双孔箱涵,总长为120.66米,上游设置20米过度段,下游设置25米过度段。箱涵垫层为30cm碎石垫层,基础为10cm厚C25混凝土基础,底板、涵身、顶板均为50cm厚的C30钢筋混凝土结构。翼墙为C30钢筋混凝土结构40mm厚。过度段底板为C20素混凝土30cm厚,过度段护坡为浆砌片石护坡。
编制依据:东莞市虎门镇白马路(CEC电子工业园段)新建工程施工图及相关规范。
(一)测量与放样
1、用全站仪放出箱涵中心线和道路中心线,用水准仪测出地面高程。
2、核对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决定开挖坡度,排水方案和支护方案,定出开挖范围。
3、根椐箱涵中心线和道路中心线用全站仪,钢尺放出基坑底线和基坑上口开挖线.把中心桩和开挖边线用全站仪引出护桩。
(二)基础施工
1、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边坡,坡度采用1:0.5。基底四周设0.5米宽排水沟和0.5米宽工作面。
(2)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挖掘机开挖基坑,挖至距坑底10cm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将地基承载力检测部位挖至设计标高进行检测,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后,人工按设计标高清理基坑,在基底四周人工挖排水沟,挖至标高的基坑,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碎石垫层施工
基坑开挖完成后,铺筑30cm厚碎石垫层,分两层填筑,用压路机压实,压实度达到96%以上。
3、垫层混凝土施工
(1)垫层支模采用木模板,短钢筋打入碎石垫层固定.模板安装位置、平面尺寸、轴线偏位、相邻模板高差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及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要求。经现场技术人员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浇筑:当混凝土到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均匀性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采用。1-2组标养。
(4)混凝土养生:混凝土表面二次压光以后及时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养护过程中,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进入基坑内。
(5)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外观质量、几何尺寸并签认,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基础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G F80/1-2004附录D检查 2 平面尺寸(mm) ±50 尺量:长、宽各检查3处 3 基础底面高程(mm) 土质 ±50 水准仪:测量5-8点 石质 +50,-200 4 基础顶面高程(mm) ±30 水准仪:测量5-8点 5 轴线偏位(mm) 25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检查2点 4、沉降缝设置:本箱涵设置沉降缝20道,涵身与基础沉降缝缝宽2cm,缝内填塞涂沥青浆膏木板。
(三)箱涵施工
施工顺序:
箱涵分段浇筑,第一次浇注至底倒角上口。第二次浇注涵身剩余部分。浇注时,采用隔段浇注法,沉降缝在第二次浇注的镶段时在前一段立面处填塞涂沥青浆膏木板,利于后期沥青麻絮填充。
1、恢复中线
根椐护桩,用全站仪在基础垫层上恢复箱涵中心线和道路中心线,放出箱涵底各平面尺寸线和沉降缝位置线。
2、钢筋加工及安装
钢筋在现场加工场进行加工后,运至施工地点,钢筋半成品的加工必须按经审核的料单进行,先试制合格后成批加工,钢筋绑扎严格按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所有伸入涵身基底钢筋一次性绑扎成型;立墙钢筋在基底砼浇注后绑内侧分部筋,内模支完后绑立墙剩余钢筋和顶板钢筋;支模板前安设混凝土垫块以控制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同涵身同标号的C30混凝土制作,垫块布设横向间距0.7m,纵向间距1.5m。钢筋的加工及绑扎经现场技术人员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验收合格后进行模板安装。
3、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放出模板安装控制线。
(1)涵身外侧模板:涵身外侧模板采用大块木模板进行拼装,大块木模板尺寸为:0.92*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