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docVIP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doc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   摘 要:数学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深化“问题解决”的意识,能帮助初中生在充分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独立探究的自主学习习惯。基于此,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问题解决”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上的优化开展提出几点可行措施,以期丰富初中数学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中引入了“问题解决”的概念,并且强调了问题意识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往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处于传统的主导中心地位,一味地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所学内容,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再加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很多数学问题不求甚解,更增加了学习数学的难度。因此,将“问题解决”教学理念运用到数学教育中去,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也是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   “问题解决”教学首先涉及问题意识的概念。课堂上的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对某处知识点进行分析、质疑,思考并且产生想要解决的欲望。而在进行解决的时候,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和学生认识的深入,原本的问题发生改变,新的问题跟着显现出来,这种情况又引发学生新一轮的思考,直到最后完全掌握知识要点,解决疑难。就初中生而言,数学课堂上通常产生两个层面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的心理状态和探究问题的外部表现方式,例如,向老师或者同学询问等。因此,“问题解决”在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教师以问题为向导,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主动分析对比,或者积极合作探究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可行策略   1.教师合理提出问题   这是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的基本策略。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相关的教学手段来合理提出问题。(1)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来设置问题,在教学知识之前作为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时,可以这样提问,“大家发现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当窗户的框架没有安装上去之前,通常会先用木棍斜钉在上面,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大于四边形。第二,适当运用教具进行问题的引导。可以用多媒体视频或者其他教学设施。第三,教师可以重点结合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定理进行问题的启发。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并且设计出教学的重难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   2.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独学无友,孤陋寡闻。”课堂学习离不开交流与合作,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更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想法,在友好的氛围中加强彼此的合作,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分享经验和解题思路,互相取长补短。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一章时,教师可以把5个红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放到A盒子(封闭留口)里;分别把10个红色的乒乓球和10个黄色的乒乓球放到B盒子里和C盒子里,然后让几个学生一起来进行“摸球”的游戏,即选择一个盒子随意摸出一个球,做好颜色的记录,放回再重复操作。六次过后比较谁的红球摸的次数最多。通过观察和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出随机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和不可能发生事件的特点。   3.通过实践深化认识   “学以致用”是教师教学最终应该达到的目的,同时也是“问题解决”的归宿。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深化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雅安大地震之后,家园摧毁。灾民、学校都需要大量的帐篷暂时解决住宿问题。成都有一个服装厂,原有5条成人服装生产线和4条儿童服装生产线,现在为了救济,计划用三天时间赶制一千顶帐篷送往雅安。如果用2条成人服装生产线和3条儿童服装生产线生产,每天可以生产帐篷200顶;如果用3条成衣生产线和4条童装生产线,每天能生产帐篷265顶。能按照原计划完成任务吗?假如你是该服装厂的负责人,怎样承担社会职责呢?”   总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数学课堂上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能让数学变得趣味横生,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更多有效可行的策略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实践中去摸索。   参考文献:   [1]李志勤.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