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doc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   【摘要】 探究式教学能改变低效教学的现状,让学生在亲历数学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着重从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原则以及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讨论;交流   在我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捷报频传的背后,隐藏着创造能力不足的危机. 正如杨振宁教授指出的那样:中学学生的数学双基扎实,但创新能力却相对不足. 数学教学要摆脱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的现状,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领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材和生活为基本探究内容,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释疑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兴趣,增加学习自信心   在接受式教学中,学生只能机械套用公式、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毫无乐趣可言,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兴趣. 而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勤于探索,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深信自己的智慧,从而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2.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教师在讲解重难点内容时,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极为厌烦. 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发现、想象、探究、验证,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突破了重点,化解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挖掘学生潜能   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报刊上收集文字、图案等信息,致力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网上收集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字母、文字和图案,有学生收集了车标,有学生下载了企业logo,还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班报设计报头. 他们在收集、整理、应用的过程中,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结构.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探究式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已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创新的观点.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1. 主体性   探究式教学根植于“以生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交流、讨论、反思、发现等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只是起到协调、组织、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活动合理控制,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2. 层次性   由于初中数学具有系统性,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具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让学生沿着问题“拾级而上”,逐个突破.   3. 价值性   部分教师不论问题是否有价值,难度是否合适,是否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应用能力,而一味采用探究式学习,白白花费了大量课堂时间. 探究式材料应具有普及性、发展性、多样性和挑战性,应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   (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创设情境. 教师以数学史实、名人轶事、数学故事等创设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唐朝杨埙让两个资格相同、职位相当的候选人解答如下问题,谁先答对提拔谁. ‘有人无意中听到强盗在商量如何分配抢来的布匹,若每人分6匹,就余5匹;若每人分7匹,就差8匹,问强盗共有几人?布匹有多少?’”   (2)从生活中创设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跃跃欲试,产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如“五星电器销售某种电视,每台进价2500元. 据市场调研显示,当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销售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价50元时,平均每天能多售出4台,五星电器想使这种电视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时,每台电视的定价是多少?”   2. 交流讨论,生生合作探究   (1)在重难点处开展讨论. 传统教学中满足于“师讲生听”的模式,生生之间缺乏交流讨论,难以发挥群体的优势.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过程,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交换意见、分享成功经验. 如后进生往往错误地认为(a - b)2与a2 - b2、(a + b)2与a2 + b2之间存在相等关系. 通过自己的推导、小组的讨论,使他们释疑解惑,了解其中的区别与联系.   (2)在开放题处开展讨论. 开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