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免疫应答技术分析.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固有免疫应答 PPT制作:第三小组 汇报人:覃世兴 2016.5.6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 固有免疫应答的机制与特点 小结 固有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概论 固有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即有,泛特异性,无记忆性,主要效应:抗感染和介导炎症反应,并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效应和调节。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 第一节:固有免疫的组分 固有免疫的组成: 1.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皮肤粘膜屏障 -体内屏障 2.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3.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第一节:固有免疫的组分 物理屏障:皮肤黏膜、肠蠕动、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尿液冲洗。 化学屏障: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胃酸、呼吸道和消化黏液中的溶菌酶、抗菌肽、补体等。 生物学屏障:皮肤黏膜寄生的正常菌群,如大肠杆菌可分泌细菌素抑制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定居和繁殖。 一:皮肤黏膜屏障 1.屏障结构 第一节:固有免疫的组分 二: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血管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构成,结构致密,阻挡病原微生物及大分子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一节:固有免疫的组分 三:血-胎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防止母体中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内。妊娠早期(头3个月内)此屏障不完善,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感染可引起流产、胎儿畸形和死胎。 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第一节:固有免疫的组分 四:血-胸屏障 血胸屏障:由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以及周围结构共同构成,可阻止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某些药物进入胸腺,以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 第一节:固有免疫的组分 2.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NK细胞、 gdT cell 、B-1细胞,肥大细胞等 (详见11章) 第一节:固有免疫的组分 3.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 固有效应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一)补体系统:补体是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 。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体及补体裂解片段,有免疫调理,黏附, 趋化及促炎作用。 (二)细胞因子 1、诱导产生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 2、诱导和促进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 3、诱导和增强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 (三)溶菌酶 (四)抗菌肽 (五)其他:例如乙型溶素,杀菌素,NO,活性氧,C反应蛋白等。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机制和特点 定义:一类Mo/Mφ/DC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宿主凋亡细胞和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几类重要的PRR: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Toll样受体等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 定义:某些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可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的特定分子。 特征: - 通常是病原体特有,而宿主细胞没有的; - 病原体生存或致病性必需的; - 宿主天然免疫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 模式识别受体及其识别的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 是组织或细胞受到损伤、缺氧、应激等因素刺激后释放到细胞间隙或血液循环中的一类物质,可通过Toll样受体、RIG-1样受体或NOD样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诱导自身免疫或免疫耐受,在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Page ? 16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非特异性与泛特异性 快速,无细胞增殖、分化与克隆扩增 维持时间短、无免疫记忆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并影响其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1.瞬时应答阶段: 0~ 4h 2.早期应答阶段: 4~ 96h内 体表屏障、Mφ、PMN、补体旁路途径 Mφ募集、活化与产生CKs B1/γ?T/NK/NKT活化 补体MBL途径 3、诱导适应性免疫应答阶段: 96h后 活化Mф和DC等专职APC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IR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1.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2.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3.适应性免疫应答对固有免疫应答的影响 1.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提供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 提供T细胞第二活化信号 诱导细胞因子表达 2.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强度和类型 活化的NK细胞产生IFN-、IL-2等促进APC表达MHC分子和抗原提出呈,增强T细胞的功能,使机体适应性免疫增强,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